我们走在生活的最前沿,一切努力和吃苦耐劳都是必备品似的。这些品质可以让人体会生活。虽然不能说是创造生活。
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没有这些常常提到的品性重要,但却一直也是一种隐约的存在,是大脑指挥人的行为的一种原则之一。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看似简单,按习惯,按部就班便可以帮我们在无意识中度过今天。然而,这些生活的常识是需要不断地更新改进的,主要是自己的认知方面。
就那这些小事来说吧。时间的重要,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对结果是大有影响的。
昨早,为了帮一个朋友甲的忙,我匆匆地赶时间。当快要处理好时,朋友乙打来电话,说是有点儿事儿,比较着急。我接完电话后,就去找人询问帮助乙,因为自己还有事情。
这下倒好了,因为要处理乙的事情,甲那边就耽搁了。
我在想,我一件一件来不行吗?为啥这样打乱次序,最后把甲的事情,耽搁了。
分清轻重缓急,是一个人在不断的选择中,脑子里储存的许多案例积累的,告诉自己该怎样做。
还有就是,自己的考虑,对事情的认知只是一个参考方面。具体的还是要考虑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应该在很多情况下去掉想当然。而是要结合每天的具体的不同的实践来做对比,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做事情需要就事论事,知道事情的处理关键,这个跟好心办坏事往往是相关联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是,对事情要根据客观情况来。
对于安全来说,就像身体力行中的吃饭和呼吸一样重要。应该有一个贯穿的意思。
同样地,当我在帮助朋友甲处理事情时,朋友乙的电话来了,按说这种情况下接个电话,询问一下情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同样地这要看你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下。我因为这样的一次次地失误,好几次把自己置于比较危险的境地。好几次是凭运气走过的,然而,我们自己应该在脑海里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机制。比如说吃饭,何时吃饭,怎样吃法。不仅要按时,还要按量,先少后多,次第增加,不至于浪费。
面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我们还是需要用心来对待的,不然的话,许多事情都是在做无用功,甚至是相反的。
写过很多类似的道理,可是,并没有太多长进。应该先从态度上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