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五季有这样一期辩论——“在外地受挫,要不要告诉父母?”,亲情的辩题总是太戳泪点,尽管在辩论过程中我有些摇摆不定,无法自始至终的站队,但随着辩手们的真实又特别煽动情绪的辩论,盈满眼眶的不止有泪水,更有昔日与自己父母相处的一幕幕画面,发人深省。
傅首尔说:“你们总说亲子关系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其实没有应该。亲子关系就像内裤,样子都相似,款式却不同,最重要舒服。”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外地受挫,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果断的报喜不报忧。在看完这期节目之后,我回想起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某些片段也带着一丝硬邦邦的生疏,从一开始的报忧、报喜不报忧到啥也不报,再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明白对父母,我们有报喜和报忧的选择权,但不能剥夺给予父母倾听和与我们沟通的权利。
我在初中时就转学去另一个镇上上学,离家有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回家。那时候刚开始成绩跟不上了伤心,被同学排挤欺负了难过,打电话跟我妈诉苦,妈妈总是会鼓励“没事的我们慢慢来,慢慢努力一定会好的”。
虽然听完当时心里会觉得宽慰了许多,但是次数多了我也明白实际上并没能帮上我什么忙,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同学关系,去提高成绩。于是渐渐的我不再经常性的向妈妈诉苦抱怨了,而是学着去适应转学生活,也交到了很多关系不错的朋友。从那时候起,我更多的开始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着跟家人说没啥事,不用担心。
高中的学业比较繁重,周末经常留宿在校,跟家人的沟通也逐渐减少;大学更像是被放飞的小鸟,经常隔了很长时间才打电话与家人联系,并且通常是自己“经济困难“的时候。
在外地工作受挫时,我也曾认真的“报忧”过。
在第一份工作不顺心打算辞职时,跟爸妈认真说了自己当时的处境,打过几通电话,爸爸理解我,但也希望我能找到下一份工作再考虑辞职,妈妈则是比较担心,从我离开上一家公司到找到新工作,虽然只用了两个星期,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我们的通话里,她的语气始终是带着关切的担忧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我没有尽快找到新工作,恐怕妈妈会在脑海里上演一遍她的女儿要是一直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快饿死街头了该怎么办的戏码。
高晓松说:“总有一天会不报忧的。”
于是后来我逐渐“报喜不报忧”,慢慢惰性演变成啥也“不报”了。
工作后我一个月跟家里人打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候确实是因为忙,有时候自认为说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起家人担心,就不如不说吧。
但是在去年国庆回家,那阵子我妈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某天晚上和爸妈在饭桌上吃饭,忘了当时我们在聊一个什么事情,妈妈突然很认真的怼了我一句:“你啊,总是从来没有挂念家里人的,大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总是等到没钱花了才想起你爸妈。”
我顿时哑口无言,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妈妈居然会如此“记仇”,从前我心里也有抱怨过家人不会主动关心我,甚至觉得他们无所谓。我才想起来他们偶尔一次主动打过来的电话经常被我的忙碌给推脱,未开口的交心就被彼此压制在礼貌性的寒暄里。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妈妈有多认真的在抱怨我以前没有给予到她应有的关心,就有多在乎和期盼我屈指可数主动打回家的电话,我才意识到原来妈妈的心上一直有这道裂痕,而且是我自己亲手撕开的,它就像一道已经无法逾越的鸿沟,生生的分割了从前我们没有互相陪伴的时候各自的生活片段。
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不会断绝,然而我们与他们的亲密关系会随着长大而转变。也许父母最缺的,就是这种在儿女生活当中的参与感和存在感。
有句话说,每个人到老了,都是靠回忆活着。妈妈的回忆里,少了关于我的很多很多东西吧,小时候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再稍微大点了也特别皮不懂事,和妹妹打架不听妈妈的话,奶奶和妈妈有矛盾了总是站奶奶那一边,住宿上学习惯了、工作稳定了也不会跟她分享太多。经常自以为是反正说了你又不懂,懂也帮不上忙,那让你们白操心那么多干什么呢。可是那天这样转念一想,就忍不住鼻子一酸,原来我和妈妈之间,错过了很多很多。
李诞说:“读大学的时候,爸爸每天都问自己过得好不好,一开始特别烦。后来才懂得,原来他或许并不在意这个答案,而是想要在你的人生中有这种参与感。在我们这个年纪的孝道,就是让爸妈觉得自己还有用,让他们觉得自己还能帮得到我。”
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集,是豹子女士罗美兰有事离家好几天,回家前认定家里会被老公和两个儿子搞得乱七八糟,结果出乎意料的她发现家里被整理得那么干净,没有她在家,老公和儿子也可以过得逍遥自在。她走进了整洁的家里,仿佛一个置身事外的陌生人,心情非常低落,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她的老公和儿子们都觉得很莫名其妙,妈妈到底怎么了?妈妈为什么会不开心呢?难道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吗?终于后来被小儿子发现了,原来是因为我们大家做得太好了,让妈妈觉得自己好像不被需要一样,于是开始给妈妈“找麻烦”,她虽然一边抱怨:“你们就会是让我闹心”,却又立马露出了笑颜:“果然我就是不能离开家里太多天,不然一切就都乱了。”
不要总是将我们自己包裹起来,在父母面前坦诚的暴露,让父母走进我们的内心,让他们始终都有参与感,才是最好的孝道。
现在的我,学会了一想念就联系,会主动发近期的工作生活状态跟妈妈分享,也会问妈妈最近家里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我的妈妈其实是一个非常佛系却一直在默默为家庭付出的人。自我懂事以来,她从来就不会对我们几个小孩施加任何压力,从来都不会对我们小孩子间的打架吵闹或者差强人意的成绩着急上火,她更在意的是我们的温饱和健康。她也从来不会平生这样的怨怼:“当初我为了你们怎么怎么样,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我就怎么怎么着了。”
我记得小时候唯一一次她提到的,也仅仅是因为幼时的我喜欢抓她的长头发玩,后来她就干脆把长发剪了,一直到现在都是留着齐短发。我觉得特别可惜,因为看到老照片年轻时留着长发的妈妈是那样的优雅美丽,可是再提及我小时候的闹腾时,她只是无所谓的笑笑:短发容易打理也方便干活啦。
她从来是这样隐忍又干脆,敏感又温柔,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却从不邀功,纵使心里有委屈,也相当擅长宽慰鼓励我们,只会憋到受不了了的时候才跟我们吐槽几句,对邻里亲戚都是开朗又热情,永远都是笑脸相迎。
从前的生活我们也许有些时候会缺乏彼此的陪伴,可从此往后,我却再也不想让你感到孤单,即使没有在身边,但是接下来的人生,就让我们打开彼此的心扉,互相参与和走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