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试题为入手点:
什么是反射机制?
简单说,反射机制指的是程序在运行时能够获取自身的信息。在java中,只要给定类的名字,那么就可以通过反射机制来获得类的所有信息。java反射机制提供了什么功能?
- 在运行时能够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 在运行时调用任一对象的方法
- 在运行时创建新类对象
哪里用到反射机制?
jdbc中有一行代码: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class').newInstance();那个时候只知道生成驱动对象实例,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反射,现在很多框架都用到反射机制,hibernate,struts都是用反射机制实现的。反射机制的优缺点?
- 静态编译:在编译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即通过
- 动态编译:运行时确定类型,绑定对象。动态编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java的灵活性,体现了多态的应用,有利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性。
一句话,反射机制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动态创建对象和编译,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J2EE的开发中它的灵活性就表现的十分明显。比如,一个大型的软件,不可能一次就把把它设计的很完美,当这个程序编译后,发布了,当发现需要更新某些功能时,我们不可能要用户把以前的卸载,再重新安装新的版本,假如这样的话,这个软件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用的。采用静态的话,需要把整个程序重新编译一次才可以实现功能的更新,而采用反射机制的话,它就可以不用卸载,只需要在运行时才动态的创建和编译,就可以实现该功能。
它的缺点是对性能有影响。使用反射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操作,我们可以告诉JVM,我们希望做什么并且它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类操作总是慢于只直接执行相同的操作。
- 动态加载类
- 编译时加载类是静态加载类,new 创建对象是静态加载类,在编译时刻就需要加载所有可用使用到的类,如果有一个用不了,那么整个文件都无法通过编译
- 运行时加载类是动态加载类。Class c = Class.forName("类的全名"),不仅表示了类的类型,还表示了动态加载类,编译不会报错,在运行时才会加载,使用接口标准能更方便动态加载类的实现。功能性的类尽量使用动态加载,而不用静态加载。
- 很多软件比如QQ,360的在线升级,并不需要重新编译文件,只是动态的加载新的东西
- 如何使用java的反射?
- a. 通过一个全限类名创建一个对象
- Class.forName("全限类名"); 例如:com.mysql.jdbc.Driver Driver类已经被加载到 jvm中,并且完成了类的初始化工作就行了 //可以在未知对象情况下使用,可能会有一个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
- 类名.class; 获取Class<?> clz 对象 //实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类都有一个隐含的静态成员变量class(知道类名时用)
- 对象.getClass(); //已知该类的对象通过getClass方法(知道对象时用)
- b. 获取构造器对象,通过构造器new出一个对象
-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 Con.newInstance([参数]);
- c. 通过class对象创建一个实例对象(就相当与new类名()无参构造器)
- Clazz.newInstance();
- d. 通过class对象获得一个属性对象
- Field c=clz.getFields():获得某个类的所有的公共(public)的字段,包括父类中的字段。
- Field c=clz.getDeclaredFields():获得某个类的所有声明的字段,即包括public、private和proteced,但是不包括父类的申明字段 e.
- e、通过class对象获得一个方法对象
- Clazz.getMethod("方法名",class…..parameaType);(只能获取公共的)
- Clazz.getDeclareMethod("方法名");(获取任意修饰的方法,不能执行私有)
- M.setAccessible(true);(让私有的方法可以执行)
- f、 让方法执行
- Method.invoke(obj实例对象,obj可变参数);-----(是有返回值的)
- 获取方法信息
- 1、基本的数据类型,void关键字都存在类类型
1 Class c1 =int.class;//int的类类型
2 Class c2 =String.class;//String类的类类型,可以理解为编译生成的那个String.class字节码文件,
3 //当然,这并不是官方的说法
4 Class c3 =double.class;
5 Class c4 =Double.class;
6 Class c5 =void.class;
- 2、Class类的基本API操作
/**
* 打印类的信息,包括类的成员函数,成员变量
* @param obj 该对象所属类的信息
*/
publicstaticvoid printClassMessage(Object obj){
//要获取类的信息,首先要获取类的类类型
Class c = obj.getClass();//传递的是哪个子类的对象,c就是该子类的类类型
//获取类的名称
System.out.println("累的名称是:"+c.getName());
/*
* Method类,方法的对象
* 一个成员方法就是一个Method对象
* getMethods()方法获取的是所有的public的函数,包括父类继承而来的
* getDeclaredMethods()获取的是多有该类自己声明的方法,不问访问权限
*/
Method[] ms = c.getMethods();//c.getDeclaredMethods();
for(int i =0; i < ms.length; i++){
//得到方法的返回值类型的类类型
Class retrunType = ms[i].getReturnType();
System.out.print(retrunType.getName()+" ");
//得到方法的名称
System.out.print(ms[i].getName()+"(");
//获取的参数类型--->得到的是参数列表的类型的类类型
Class[] paraTypes = ms[i].getParameterTypes();
for(Class class1 : paraTypes){
System.out.print(class1.getName()+",");
}
System.out.println(")");
}
}
8.获取成员变量构造函数信息
/**
* 成员变量也是对象,是java.lang.reflect.Field这个类的的对象
* Field类封装了关于成员变量的操作
* getFields()方法获取的是所有public的成员变量的信息
* getDeclareFields()方法获取的是该类自己声明的成员变量的信息
*/
Field[] fs = c.getDeclaredFields();
for(Field field : fs){
//得到成员变量的类型的类类型
Class fieldType = field.getType();
String typeName = fieldType.getName();
//得到成员变量的名称
String fieldName = field.getName();
System.out.print(typeName+" "+fieldName);
}
/**
* 构造函数也是对象
* java.lang.Constructor中封装了构造函数的信息
* getConstructor()方法获取所有的public的构造函数
* getDeclaredConstructors得到所有的构造函数
*/
Constructor[] cs = c.getDeclaredConstructors();
for(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s){
System.out.print(constructor.getName()+"(");
//获取构造函数的参数列表---》得到的是参数雷彪的类类型
Class[] paramTypes = constructor.getParameterTypes();
for(Class class1 : paramTypes){
System.out.print(class1.getName()+",");
}
System.out.println(")");
}
9.方法反射的基本操作
1、如何获取某个方法
方法的名称和方法的参数列表才能唯一决定某个方法。Method m = c.getDeclaredMethod("方法名",可变参数列表(参数类型.class))
2、方法的反射操作
m.invoke(对象,参数列表),方法如果没有返回值,返回null,如果有返回值返回Object类型,然后再强制类型转换为原函数的返回值类型
10.通过反射了解集合泛型的本质
ArrayList list1 =new ArrayList();
ArrayList<String> list2 =new ArrayList<String>();
Class c1 = list1.getClass();
Class c2 = list2.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c1==c2);//结果为true,为什么??
结果分析:因为反射的操作都是编译之后的操作,也就是运行时的操作,c1==c2返回true,说明编译之后集合的泛型是去泛型化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Java集合中的泛型,是用于防止错误类型元素输入的,比如在list2中我们add一个int,add(10)就会编译报错,那么这个泛型就可以只在编译阶段有效,通过了编译阶段,泛型就不存在了。可以验证,我们绕过编译,用反射动态的在list2中add一个int是可以成功的,只是这时因为list2中存储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String型,和int型),就不能用for-each来遍历了,会抛出类型转换错误异常ClassCast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