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白天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情节,一个很暖的段子,或者一句很漂亮的话,激动地恨不得马上把它写成一篇优雅的文字。
但是你可能正在忙着工作,或是忙着做其他事情。
所以暗下决心,晚上一定要打开电脑,把这些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的东西写下来。
等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推掉了朋友的饭局,撇开形形色色的真人秀,和那些明知很狗血,偏偏舍不得的电视剧。
坐在电脑前面,看到Windows开机界面,你会想时间还早,开机先看看微博。
等到刷完微博,可能已经是夜里9:00了。
你“胆颤心惊”的打开word,迅速的敲上几个字。
又发现默认的排版根本就不是你想要的样子。
所以你试着设置“首行缩进”,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调整字体大小。
然后,又发现刚才的那一句话,根本就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
你会迅速的把仅有的几个字删掉。
这时候你一直盯着屏幕上的空白文档。
脑子里开始翻滚不息的回想:当初想到的东西,到底该怎么写出来;当初想到的情节,到底该怎么让它丰满起来;当初想到的那句话,怎样才会显得更优美……
想来想去,可能已经想到了白垩纪时代的恐龙是怎么生活的,也可能会翻翻身边的书试图找找灵感,反而被书带走了;当然也有可能发现自己只是一直在发呆,脑子一片空白而已。
你又试着敲了几行字,但是眼睛总离不开左下角那个显示“字数”的地方。
这时候,你感觉膀胱有些酸胀,心想可能该去上个厕所了。
等到厕所上完了,马桶冲干净了。
你又坐回了原来的位置,再把刚才写的东西看了一遍之后,感觉写得实在太垃圾了,索性又全都给删了。
这时,眼前又只剩下了那个空白的word界面。
你心里说:白天的想法太幼稚了,情节太简单了。今天就算了吧,等明天再好好构思一下,然后再写。
然后,你就关掉电脑,上了床,拿起手机。
当你刷完朋友圈,逛完淘宝京东,玩了十几局手游,准备睡觉的时候。
突然心里又十分自责,妈蛋!又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好吧!如果以上这个情节没有在你身上发生过,接下来的内容也就没有必要看下去了。
如果你也发生了这种情况。
好的,说明咱们是一样的人,那就一起聊聊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首先简单说说读书。
读书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可能有的人一年会花很多的钱,买很多的书来看,书的种类从鸡汤到科幻,从企业管理到文学理论,从畅销到名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每一本书读完之后感觉受到了很多启发,可能还会写一写简短的读后感,证明自己吸收了(或者说曾经吸收过)这本书里的知识。
然后没过几天,看完了另一本书之后,就把之前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有一句千古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字面意思看起来,好像只要读过万卷书,写东西就会犹如神助,文思泉涌。
但是我感觉,诗里面的“破万卷书”,并不是读万卷书。而是能够把书里面的内容读的透彻了,识破了其中内涵。
即便看过的书只有几本而已,也会比看完就忘,不加思考的万卷书更有用处。
爱写作的人,不一定读过很多书;但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心里一定有一个写作的梦。
关于怎样读书,我读的书少,不敢多说什么。网上读书的方法也很多,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其次,聊聊同为菜鸟的我们,到底该怎样写作吧!
首先,还是要推荐一本几年前看过的书,名字叫做《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者是美国人,叫安·拉莫特。
关于作者的介绍就不提了,这本书的确写的很好,风格很接地气,可读性也很强,读起来不像是一本传达理论的书,里面有很多例子,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很多写作技巧。
应该你有无数次的听到这样一句话:别把你的创作冲动,当成创作才华!但是如果没有冲动,别说不可能有才华,恐怕你连提笔写字的勇气都没有了吧!
我相信有人和我一样,都是想写东西,但是无奈怎么都感觉写不出来。还是那句老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结一点东西,总比临阵找不到枪要好吧!
话分两头,言归正传。
既然我们打开了word,肯定是想要写点什么?
但是又应该写点什么呢?到这儿基本上好多人都卡死了。
我们读了太多的书了,懂得的道理实在太多了,可能写作技巧也了解了不下十几种。但是当我们坐在椅子上,面对煞白的屏幕的时候,原本千军万马,翻滚不息的大脑,忽然一下子蓝屏了。
这是为什么?
矫情一点说:写东西,不要为了写而写!
说人话:因为你根本没拿写东西当回事儿。
我们总觉得写东西嘛,太简单了,语言优美有趣点,语句通顺不磕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故事情节,抒发自己的感情就可以啦!
但是一旦坐到电脑前面,发现根本就不知道该写点什么。
好的,我们又是同一种人。
我们没有看到有些人,他们是怎样把自己的生活带入到写作中去的。
对于一个有写作观的人来说,你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棒的素材。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聊写东西的事儿,其实也就是扯闲篇儿。
我总是写不出东西来,难免抱怨几句说:什么都写不出来,天天电脑都懒得开,真是可怜了我这“小黑”(对电脑的别称)和机械大键盘了。
他说,你知道不?其实你这句话就可以引申出一个“鸡汤”。
我问,什么“鸡汤”?
他说,买笔记本之前,你好死不活的想买。真的买到了,却对你来说可有可无,几天都不开一回机。
其实这鸡汤就是:没有得到时,心中总有那么一种执念;得到了之后,却发现并没有当初那般痴恋。
我靠!我并不惊讶这个鸡汤多么暖胃!
只是感觉为什么这么普通的一句抱怨,竟然都可以捯饬成这个样子!(这属于鸡汤型例子,还有情节型例子也差不多通用)
其实真的想要写东西,咱们就该多长个心眼儿,时刻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东西,并且能够敏锐的挖掘任何有价值的细节。
也就是说,把生活和写作放在一个袋子里,使劲踩几脚,让它们完全烂在一起。
所有你从生活中(包括读书、看电影等等过程中)发现的东西,不管是鸡汤,或者是情节,都可以保存进你的素材库。
这样一来素材就递增很多,这时候非但不怕不知道写什么,即便是你想换着花样写,应该都没多大问题。
既然知道要写什么了,就来说说该怎么写。
标题!标题!标题!
说了三遍,说明我感觉很重要。可能很多人不习惯先写标题,再写文章内容。
好的,咱们又是同一类人。
其实,写标题不是为了束缚你写东西,而是为了给你要写的东西打个样,让接下来的正文别跑的太偏。
标题必须要有,不用要求有多好,只当它是个备胎。为的就是当你埋头写了一大堆,自己都快忘了写的是什么的时候,看一眼大白话的标题,就能尽快的拐回来,它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至于标题写的怎么样,完全可以最后再做修改。
话说回来,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门面,很多人认为靠标题博人眼球是一种为人不耻的行为。
其实咱们并不能完全抱着这种心态来写东西。
在新媒体当道的时代,一篇有生命力的文章,不仅仅要有内涵充实的内容,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环。
即便不是新媒体时代,一个能引起人阅读欲望的标题,应该对一篇文章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郑重声明:那些彻头彻尾(为了卖货而来)的标题党不在这个范围以内。
假设标题有了,就该写正文了。
有人说写东西就得多读多看多写多练。要想写,多练是肯定要的。
说到这里,依稀也记得《关于写作》里面有一章,是鼓励人即便是多垃圾的东西多要写出来,然后再认真修改。
关于这一点,有些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除非你写的是长篇小说,写到大几万字不想烂尾了,可以对不满意的章节进行修改。
如果是本打算写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的情况下。如果你发现,刚写几段话。你已经试了好几次,改了很多遍,发现还是感觉这些内容有些说服不了自己。
好吧,咱们又是一类人了!
别心疼,删了吧!
用那句略显矫情的话说: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东西,拿什么说服读者。
可能会有人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偏激了,不写不就完了,为什么要删?
我个人来说,宁愿让一篇被判死刑的文章,风风光光的躺在回收站里,也不愿意让它委曲求全的藏在文件夹里。
钻牛角尖不是一个写作者该干的事儿,还不如抽出这点时间来,去转转批发市场,看看顾客和商家怎么打架似得买东西的过程,从而收集些素材来的实用。
以上这些,就是简单处理我们开篇所说那种情况的办法。
记得《关于写作》里面还有一个情节,是讲作者以及她的朋友——同样是比较有名气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对着打字机(那个年代)发呆甚至发怒的。
这样想想,我们好像坐在电脑前发呆,要比打字机前发呆先进多了。(纯属自嘲!)
其实说的这些可能只是些“假大空”的泛泛之谈。
有些技巧和实际的操作,还需要在摸索中发现和积累。
比如我这篇文章昨天写了一半,今天再写的时候,发现简书上一篇《包教包会!怎样写出别致文艺的句子》@冰封钻石的文章就悄悄的攻占了首页。
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先生,在“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陆版)一书的序章里面说:会讲道理的人很多,能讲好道理的人却很少。
我感觉,现在这个时代讲好道理的人也不少,少的是真正懂道理,能学以致用的人。
只当这些字作为共勉吧!
本文为隔壁老五原创,如需转载,请务必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