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的理解,又不同以前了。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人类还没到21世纪,世界还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我对世界也一无所获。
那时我知道的最长的距离,是汽车要走一天一夜。因为有一天,我坐了一天一夜的车,然后就和父母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下了,并且再也没有回去过以前的村落。但不同的村落,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十二岁以前,世界对于我而言,不过是由家附近的三个小镇构成的。镇上最吸引人的,一是图书,有了图书就有了故事,就觉得世界更大了;一是VCD碟,有了碟片就可以在电视荧幕上看到画面,那真是引人入胜的幻想。
小的时候,最愉快的旅行就是在父亲的摩托车上,看一路风景,到镇上赶集。镇上真是有太多吸引孩子,而他们又无法拥有的东西。小的时候,我会在大地上画一些符号,再念一些咒语,最好再取一条竹子,拿在手里当成宝剑,使自己成为故事里的少年英雄。小的时候,常常分不清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听到故事会做梦,看到东西会好奇,遇到各式各样玩具就想着拥有。
总之,小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会快乐,只要是未知的,有反应的,不是静止的东西,就能捣鼓出乐趣来。唯一例外的就是干农活、做家务,觉得这两样真是剥削自己的东西。不仅硬生生地夺走了自己的时间,失掉自由,而且枯燥无味,一点都不好玩。
那个时候的我,只知生,不知死,只知道喜欢和不喜欢,只知道自己是个孩子,不知道自己会长大,对大人的世界一点概念也没有。世界对于我而言,全不如好吃好玩的事物。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唯一的想象力,就是从自己能够接触到的故事,编织进现实的日子,去寻找乐趣。
等到我中学阶段,身体有了变化,也开始懂得异性迷人的吸引力,当我终于离开了家,寄宿学校,开始了每天和不同的同龄人接触的日子,当我发现大家不一样,我才真正萌发了对自我的想法。
那个时候,我迫切需要理解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也需要“懂得”怎么去和别人相处,甚至于我要学会控制自己。所以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我总要去寻找自己的看法。我终于慢慢认清自己的处境:矮小,家境清贫,乖孩子。
初中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喜欢上一位女同学,喜欢了她整整三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却从来未曾说出来。那个时候,模模糊糊就拥有了友情,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自然而然是想到和玩得来的人结伴在一起。
我想对我中学阶段塑造至深的,首先是《火影忍者》和《海贼王》,前者影响我的初中,后者影响我的高中;然后才是我在高中遇到的一群性格各异的朋友,他们给我呈现的是每一种性格的可能性,让我知道“好人”并不都是一样的,而且很有可能和你一点也不一样。
可能是在异乡长大,我并没有受到传统乡里和氏族文化的影响,父母在农作之余,亦没有太多时间影响我,所以我从小并未有被灌输要做一个乖孩子,或者是要为了父母读书,或者是将来要好好赚钱的念头。我想这也是形成今天我脑袋里一系列想法的原因。我有的时候甚至很感谢,我还小的时候并未有活在习以为常的文化里。
也因为这样,我需要去找答案,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我中学阶段感受最深的是:我是一个很孤独的人,我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喜欢那个女孩,可是我没有让她喜欢我的办法。换作是在乡土长大的人,从小在邻里或是在长辈的口里,他一定有些“正统”的念头:好好读书,以后挣钱养家之类的。
《火影忍者》和《海贼王》鼓励我要想主动去摆脱孤独,接纳他人,找到自己的伙伴。我也很幸运地在高中遇到了一群能谈心的,并一直交往至今的朋友。
可我对世界还是没有很具体的看法。孤独来自于内心,甚至是灵魂深处。于是我把“我过怎样的生活都好,无所谓”和“我真的是很孤独”这样的想法带到了大学。
大学,真的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人却再也没有人关注得到了。相当于你要长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要面对生活的全部。但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适应这样的角色。他们刚从应试教育出来,甚至刚离开家,很多东西他们都不懂,他们什么不懂得自己需要什么。
我也是,对于一个吃饱了就不会饿的人,你要教他怎么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不仅要经历愤青的年龄,而且往往会活在不切实际的认识里。这种不切实际,是对世界很片面的认识,并不是说有天马行空的,美好的理想在心头去坚信它,而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自己把自己捧高了,却不知道怎么才真正叫做大学生。
大学四年的日子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造就自己,我觉得自己是个能够过日子的人。既然什么日子都能过,那过好日子并不能吸引我,所以我可不想活在世俗的嘴里。我还认为,只要我是一个靠谱的好人,总有一天是金子就会发光。我总是想着,我真的不比别人差,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知道的。
于是大学要怎么过,我并不知道。后来我终于想到了,我这辈子别无它求,只要有一个喜欢的人,有一件喜欢的事就足够了。
大一大二的日子里,我还热衷在社团和集体里去表现自己,大二大三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做自己的东西出来去证明自己也很棒,大三大四的时候,我只想着有一个人,好好言情好好爱,我认为爱不仅摆脱孤独,也是我更应该追求的东西,因为我一点也不想追求钱。
大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长久远的,更成熟的友情,更棱角分明的自己,纷繁各异的想法,它孕育着更多更美的事物,实在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毕业后,我带着爱情大于事业的念头,进入了职场。人生对于我来说,为爱而活着才是最有意义的方式。不管是哪一类情感,凡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我都为之向往和倾倒、守候。
在而后的两年半时间里,我去过了很多座城市,换了很多份工作,我在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人生。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的,除了真情。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工作不仅会压迫生活,可能还会导致没有生活,比如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能够变现的价值,真的太有限了。
于是我一路磕磕碰碰,甚至把自信、爱情、脾气,把一切我曾经喜欢的,一直带在身上的东西都弄丢了。因为我并没有能力去保护它们啊。那些日子里,最让我难过的不是接踵而来的苦日子,不是拮据度日,而是没有能力去证实那些自己很坚持很相信的东西。
终于,似乎身边的人都不再谈论各自年轻时的想法。大家挂在嘴边的,都是很实在的安身立命,也就是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的问题。每个人都没有办法,他只能这么做。从此再无心灵相通的遇见,有的只是各种市侩的面孔,每天打交道的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老练和伪善。
我也每天就把时间花在这些让曾经的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上。并且学着习以为常。就像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每个人都明白啊,这就是社会啊,社会就是这样啊。一套套做人的方法和道理铺天盖地,众人乐此不彼。
终于,我放弃了。当我终于也决定做一个恶俗的人,也决定在这人情社会里好好做人的时候,当我决意不再苦苦追寻这人生的意义,当我也不对自己再抱任何希望,当我已经要做一个平庸的,人来人往的人的时候,我甚至没有一丝丝难过。我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
直到我重新读起了书本,历史的,心理的,文化的,我好像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似乎要激起我全部的生命力,教我重新去投入一个有趣的事情中。这个事情就是: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感觉。如今的我,喜欢看书,书本里给了我很多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方法。我也尽可能保持对体魄的锻炼,同时我希望保留自己一些天真而真挚的情感。有些事情,我开始不要那么着急,因为那不能给我压力,也不能给我乐趣,我的快乐开始来自于自我。来自于对自我的满足和认可。
至于不喜欢的工作,我尽力去做好,同时另谋一件更顺从心意的差事。不是自己热爱的东西真的不必去坚持,真正该坚持的应该是自己。我希望有一天,我会对自己很满意,而不是去让任何人对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