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胜利召开。李希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当我研读完整篇报告后,我为我省做出的一系列成就感到惊叹,而报告中明确提到关于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的未来五年目标,更是让我明白了自身肩负着什么责任,是啊,作为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一员,谁又不想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而正是这一份信念,让我慢慢地从日常工作中体会到了扎根基层的重要性,也让我在思想、行动和心理上见识到了不一般的基层体验。
思在基层,要敢于担当。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年轻干部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工,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越是基层,越能锻炼人,越能培养我们的担当意识,这是我对自己近一年来工作的最大感触。我是2021年的应届毕业生,从2021年11月1日正式入职起,满打满算已经快工作了八个月了,来到乡镇的第一天起就听同事们说,到了乡镇要包村的,要经常下村干活的,还给我介绍起了哪个村子离镇区最远,哪个村的范围最大,以及各村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产业等,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邀请我到她们各自的包村组。就这样在我对包村工作的无限期待中,4月份终于把我安排进了包村组,但我直接成了包村组长,这对于缺乏基层经历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后来当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一次磨炼,更是一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机会。于是我鼓起勇气承担这一份工作,而当我在包村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时,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担起的那份责任,更感受到担当的那份意识在我脑海里逐渐生根发芽,我想这就是敢于担当的乐趣所在吧。
行在基层,要一丝不苟。当日常的工作已经成为习惯,我们渐渐的在工作中形成了固定的方式和想法后,就不会再对这项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思维的定式,而工作中的失误则是最容易从自认为的想法中出错。我是我们镇财政所的一名出纳,平时是跟钱和数字打交道,在我刚接手这份工作时,我总是会很小心谨慎,打出来的票据会仔细检查,遇到模糊不清的问题会马上请教同事或者领导,而当我渐渐对工作熟悉后,发现在此之前的工作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心里不禁一阵窃喜。这样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了年初1月份的统计存量表工作,我对照着收入和支出相互增减,但发现有的收入和有的支出数目是完全相同的,出于对这项工作盲目的自信,我把相同的收入和支出没有列入表中,但就是这样的贪图方便,导致最后得出的数目和银行对账单的数目对不上,最后不得不重做后才发现是漏了一项资金没有加上去。这样的教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了一项重复的工作在每次的实践操作中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无论是自己做过多少次重复的工作,都要怀着严谨细心的心情,特别是面向群众的工作中,一定要一丝不苟,细小甚微,不能有想当然的马虎心理。
心在基层,要心系群众。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廖士莲,是一名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的基层工作者,二十六年来,她在基层默默付出,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切身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层工作,面对的就是群众百姓,想要为群众办好事,就必须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和群众唠唠家常,聆听群众最直接的需求,为群众办事时把我们的意图给群众解释清楚,还可以学习当地方言增加与群众的亲切感,这些都可以作为深入群众,为民所想的方法,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到首位,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在中国,我们拥有180多万个自然村,近42万个乡镇级政府,这就体现了我国基层的广大性和多数性。在如此广大的基层里,我们取得了如此丰硕的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离不开我们每位在基层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在基层虽然苦,虽然累,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在这条路上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只有牢牢地扎根基层,才能赢得群众百姓的心,我也会继续保持,把自己的根基深深地扎入基层这片辽阔的土地,愿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坚守,发光发热,使命在肩,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