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但凡是有些作为的,都是经历过非常坎坷的磨难。比如上一篇文章的燕昭王,还有备受磨难的刘邦,李世民等等这些。
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所以一直在勤奋治理朝政,让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步入一种正常的生活。
但是,他们的子孙,成才的却并不多。就算是他们的子孙中有成才的人,也一定不是正房所生,不是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多半都是不起眼的小妾或偏房所生。
因为这些人所生的孩子不被重视,其实也是重蹈覆辙地过着父辈成才之前的路,所以他们能在逆境下刻苦读书,刻苦学习来改变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更有甚者是因为自己能活得下去,努力建功立业。
今天说的这个人叫田文,他就是这一类人的代表。
田文的父亲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并且齐威把薛地封给了田婴。传说这个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0_0姐的内心是惊讶的,这得有多强的生育能力),而这个田文是他爹老婆中最为卑贱的一个小妾所生。
田文出生还有一个相当刺激的过程。他是五月份出生,而他娘又是个非常卑贱的小妾。当时流行这么一个说法,说五月份出生的孩子,会克爹,爹早死。于是,田婴就让这个小妾把孩子扔了,或者喂狼或者直接掐死扔了。
但是娘总归是娘,十月怀胎,怎么舍得让孩子就这样死了。于是就偷偷把这个孩子放亲戚家里给养活下来了。
可以看出,这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就开始遭人嫌弃,生活环境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姐真心替他捏把汗)这样的人能活下来就是奇迹,所以想改变命运,基本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了。
他挺争气的,很聪明,也很有眼光。他做了这么一件事。
他问他爹,也就是田婴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他爹说,叫孙子啊
他问,那孙子的孙子呢
他爹说,叫玄孙。
他又问,那玄孙的子孙又叫什么?
他爹说,你个龟儿子,我特么能知道吗?
他紧接着就说,你看你在齐国这些年,历经三代君主,但是齐国国君没有一个特别有作为的,领土一点也没扩张。你呢,虽然积累了吃也吃不完,用也用不完的财富,但是门下却没有一位贤士。讲真啊,你这样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你想想你活得有多失败吧。
他爹一听也有道理。
他继续说,你看你这帮室妾们,穿的绫罗绸缎,家里的饭菜吃不完还倒了,可是有很多贤士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你想过吗?你把你的钱留给这些你叫不上来的子孙上,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田文这一番话,让田婴是相当的刮目相看。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于是,就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一时之间呢,家里宾客来来往往,门庭若市一般。而田文的名声也在逐渐传播到各诸候中。后来,他接替了田婴,做了薛公,这就是孟尝君。
这个孟尝君特别有意思,他有一次出使五国,到了楚国,楚王想送他一张象牙床,这个象牙床是很名贵的,孟尝君也准备接受,并且打算让一个叫登徒直的人把这个床搬回去。
登徒直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想了,这张象牙床价值千金,这一路上颠簸不说,如果真半路杀出个劫匪啥的,不但床被抢,我小命可能也保不住了。于是呢,他去拜访了公孙戌,并且跟公孙戌说,如果你能让孟尝君不要这张床了,我把我祖传的宝剑送给你。公孙戌想了想说,没问题,这个事包我身上了。
公孙戌是孟尝君的门客,于是他就前去找到孟尝君就说了,说五国把相印都交给您,是您在齐国帮助孤贫的美名所影响的。如今你要收了楚国的象牙床,你让其他几个国家还拿什么来孝敬您,还怎么信服您的廉洁仁政。
公孙戌这么一说啊,孟尝群一想,也是这样啊。于是他就拒绝了楚王的礼物。
拒绝了礼物之后,登徒直也不食言,果然把祖传的宝剑赠与了公孙戌。公孙戌拿着这把宝剑也非常高兴,一路哼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往家里走。结果路过的孟尝君看到了,挺疑惑的,他小子这么高兴干嘛?于是就冲着公孙戌连忙招手,说来来来,你过来,我怎么看着你这么不对劲啊,这么蹦蹦跳跳,这么高兴为哪般?
公孙戌也没有隐瞒,照直就把登徒直的事说了。
要说孟尝君还是挺有肚量的,要是我估计早就一巴掌呼上去了,末了还得说句,你小子真特么吃里扒外,合着伙跟别人忽悠我。
但是我们的四君子之一大孟孟没有这样做,反而贴出一个告示说,不管什么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我田文的过失,即使是背后接受别人的馈赠,我也不会怪罪于他,也都没有关系。
于是,这招狠药一下,孟尝君的美名更是传遍天下了。(有肚量,有心机,佩服佩服)
其实孟尝君的门客里,不乏一些鸡鸣狗盗之人。但是孟尝君不会因此而对他们不好。因为用人嘛,就是讲究个各取所需,什么样的人都有用。这个挺难能可贵的,不去分好坏贵贱,这样的心胸,在当时来说,还是挺有远见的。
什么样的人都有用,也什么样的人都能派上用场。这事体现在和秦王的对弈中。
齐泯王派孟尝君去出使秦国,这个秦昭王听闻孟尝君的很多事迹,是非常想让他留下来做相国的。但是秦昭王旁边的大臣就说了,孟尝君是齐国人,还是齐国的贵族,和齐王有血缘关系,如果让他来当相国的话,肯定是先想着齐国再想着秦国的,而象孟尝君这样的人,如果一旦放回去,日后对付秦国也挺危险的。
秦昭王一听这事也对啊,如果是真的放虎归山的话,日后也是留下了隐患,于是他打算先把孟尝君给软禁下来,再找个借口杀掉他。
孟尝君知道这件事之后呢,派手下的人找秦昭王当时最宠爱的妃子求救,这个妃子也答应他,说服秦王放他走,但是有个条件是,要他的那个白狐裘。
他的确有一件白狐裘,但是这件白狐裘在入秦的时候已经献给了秦王了,不可能再找一件白狐裘送给这位妃子。
这下苦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想得出来对策和更好的方法。于是,他带的这些门客里有一个会学狗叫,还会偷,他说,我能去偷来。结果,等到夜深的时候,他果然伪装成一条狗,去皇宫里把白狐裘偷了出来。
这下有了白狐裘,这位妃子也非常的高兴,向秦昭王求情,让他放了孟尝君一行人等。
孟尝君得出逃秦国,带着这些人马上向关外跑去了。但是眼看快出关了,结果是半夜到的,并没有人开门,因为这些门卫只有在听到鸡叫的时候,才会把城门打开,能允许南来北往的人进进出出。
而秦王那边呢,听了那位妃子的话,本来放孟尝君他们走了,但是走了不多久,又开始后悔这件事了,于是就派人去追他们。总归一句话,还是不能放过他。
眼看要追上,而这边城关又紧闭着大门,想出出不去。犯了难。这时候,又有一传奇人物横空出世,这个人会什么呢?会鸡叫,学得很象,于是,他学了鸡叫,果然守城的门卫以为天快亮了,就把城门打开了。他们得以逃出秦国。
搁现在叫什么?貌似叫什么口技吧。古代也叫一种本事,他一带还带着俩儿,一个会狗叫一个会鸡叫。本来,这两个人在这些门客中挺不受待见的,觉得他们是下三流的,结果现在在关键的时刻派上了用场。
所以孟尝君是对的,有远见!!
资治通鉴上也把这个孟尝君列为教材了,他的故事也为后人提了个醒,其实我觉得他和雍正蛮象的,雍正就是广纳各路贤才,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只要你能为国家所用,我就要你,不计前嫌,哪怕是这类鸡鸣狗盗之徒。
我也挺佩服他的胆量的,在那种情况下,可以收留这样的人,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什么呢?当你被人称为是一位贤者的时候,很容易被人打上标签,与这些人接触来往,本身就有违常理,再收留他们,更是会有人对你的人品打个问号,或者很容易议论你,对你有所怀疑。所以他能在这种情况下,收留这些人,说明他有胆量。不拘一格的胆量。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世间的标准好与坏牵着鼻子走,认为这是好的那是坏的。好的,我们就多接触,坏的,我们就嫌弃之。其实这个挺限制人的。不是说单方的,而是双方的。
从小,我们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如果你跳出这个局限的话,上升一个格局,那就不一样了,什么样的人能为我所用,而什么人的又用在什么地方。这个格局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受人影响的心态,而后者却是一种改变格局的心态,格局在哪?在于跳出好坏之分的局限。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能跳出这种局限的人,毫无例外的,都是开国之君。这也不难想象,因为所有的领导人,都需要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这个才能,之前没有用到人们认为对的地方。
别的不多说,至少我们能看出来一点,要想混得很嗨皮,就不要轻易得罪什么人,就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我们被好坏思想毒害的太深,所以有机会还是跟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相处一下试试,看看怎么才能够和自己不喜欢的人长期的共处下去,能锻炼出这一点的人,就绝对不是一个太简单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