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18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作为发展。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破坏严重、生态压力巨大等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经济的发展,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没有必然联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不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环境好了才能可持续发展。破坏环境产生的短期效应,最后需要上百年的治理投入的资金远超过当年挣的钱才能恢复。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就对资源大肆开发,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那样会得不偿失,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沉重的包袱。
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幸福中国。中国经济的巨轮正稳步向前,在其行进的道路上,如何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如何走好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以青山不放松的劲头,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文化底蕴。这一思想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运用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这一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思想开放包容,既来自于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也吸收世界上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工作生活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