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营仪式的那种照片简直就是我的真实写照,狗熊掰棒子也是说的我。看起来在忙忙碌碌的,却都没有记住,没有积累的努力都是无效的。 处于学习金字塔低端,只会去听课,哪怕是听个很多遍,留存率也很低。更何况加上自己以为自己知道的附会旧知,连5%也做不到吧,最多也就混个眼熟。但眼熟没有啊。
我平常的阅读方式是:
把作者当权威,把书当小宝贝,少看一点就觉得对不起它。 以至于在我陷入了两个极端 ,要么看得很快,用几个小时从头看到尾基本上,要么反复看以至于很久一本书都没有看完。
客观原因:书里的内容确实很精彩,漏过就是错过;
有老铁推荐这本书特别好,所以我一定要看出好 在哪;
书里的内容太精彩了, 特别吸引人,我必须得看完,(灵魂拷问:有什么收获?)
主观原因: 没有那种只想耕耘,不想收获的人;而是自己不想面对那个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还记不住的自己。
不想错过书中的内容是我一贯的阅读方式也是我有控制的“舒适区”;
如何改进:---杨洋老师你答案
论语式学习法,变被动为主动,效仿孔子式问答,在一问一答之间,传递知识,解答疑惑。
论语式阅读,也称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问题从那里来:
1.问题从那里来?
答曰,从目录里来,目录是书籍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是作者给我们的考卷,也就是作者问我们的问题。
论语式阅读四步法;
通过标题/简介/序言,了解书籍内容;
浏览书籍目录,让目录成为作者问自己的“考题”;
尝试回答感兴趣的问题{文字+导图梳理};
阅读书籍“作者给出的答案 ”
也标题称为简答题;
论语式阅读的优势:
1.大脑的健身操 ---阅读就像锻炼肌肉,信息时代不要想着获取知识,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焰;
2.和作者对答案--阅读也是一个发现惊喜之旅,那些是跟作者英雄所见略同,那些是作者这高人一等的洞察。这里还叫切蹉,像高手过招;
3.作者的私教课---借助牛人的力量,逝去伟人、诺贝尔获得者,各路大伽亲自为你量身定做设置的问题,与高手促膝长谈,怎能不兴奋?
4.阅读就像唱一首歌--有韵律,张驰有道,有快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