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之后的感觉:读着好费劲啊。可是尝试思维导图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样看似复杂的一本书里人物并不多,关系也不算复杂。复杂的是每个人在自己思想世界的思考,是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阿涅丝是我喜欢的,她对于自我的认知是我的菜。有自我吗?自我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们和我们身边人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世界谁是真正爱我的?最后的结局不算让人吃惊。而人生在世上有那么一刻能体会到单纯的“存在”,不附加任何其他是幸福的,即使时间很短暂。
洛拉和贝蒂娜是另一类人。她们努力表现自我,为了表达自己的存在。她们是胜利的。一个胜利地得到了保罗,一个胜利地改写了伟大歌德的私生活,成为被人记住的历史。这种存在有意义吗?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人,喜欢这样的生活,那可以是有意义的,而且可以活得精彩。只是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只能这么说。
什么是不朽呢?不朽是被人记住吗?怎样被人记住?是你的文学抑或伟大作家的风流韵事?是活得超然隐形还是引人注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那什么是爱情?是你自己认为的吗?是在你心里和性之间划出的一条线吗?是在你划出线后你仍然在你心里留有的那几张照?这不是划线就能撇清的事情,而是自然的涌动吧。
什么是自我呢?自我是我的脸、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吗?是别人眼中的你吗?没人知道答案。可能当把你身上所有的外在属性剪掉之后就是自我,也可能把所有光环叠加就是自我。
这部小说的特点是:很零散。以至于我在看完第一部看第二部的时候都以为这是部短篇集。没有绝对的主角,每部分都可以是个单独的故事。而各个故事之间却都有联系。这不是部单纯的小说,它像哲学书、又像历史考究书,这也是新形势下文学的特点——体裁已经不具有界限,文学是可以糅合各种形式的艺术。这也使得我想起了我喜欢的汪曾祺,他的作品就是集合了小说和散文的特点,看不出小说编造的痕迹,多了些写实感。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不塑造高大上的人物形象,只是简单的将普通人的生活、心理、思想展现出来思考。
最后,这部书要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