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物质上的满足到底哪个更重要

一直以来,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于精神满足与物质富足的权衡高低之间游移徘徊、举棋不定。

有时会觉得工作、生活实在为自己心中所追求的纯净精神世界带来了太多的拖累,巴不得马上辞掉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边欣赏沿途无与伦比的风景,兴致上来时还可以就地坐在草坪上支起画板,描绘眼前绝美的景色,或支起三脚架和单反,为自己心中那一抹挥之不去却近在眼前的图景留下永久的纪念,一边享受自由给心灵带来的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洒脱感。

话虽如此,但有时真的有了大把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的时候,内心却可能发生极度失去方向的失落感。特别是在长假期期间,在自己的精神已经有过相当程度的满足之后,在家里环顾四壁,思考着明天想要做点什么,却已经没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便开始思考未来的生活成本和自己想要拥有的房产、资金、事业,甚至是别人刮目相看的眼光有多么诱人,方才觉得或许物质世界的丰富才是自己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需求。于是又为了生活开始忙碌努力,在巨大的压力与快节奏的生活中再次渐渐厌倦……

如此的摇摆反复几次,会给人的内心造成困惑,甚至开始不太明白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精神生活的富足使人心情愉悦,但物质上的匮乏可能导致自己的落魄、不受人尊重,反而又变得不开心。如何来权衡和决定以解决这样的矛盾,或许是很多在忙碌生活中的人来不及细细思考的问题。


01 精神

还记得第一次看《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一对在北京生活的夫妻,因对超大城市中无法回避的工作压力和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快节奏生活渐渐厌倦,两人决定在一起辞掉工作之后迁居几千里之外的云南乡下,享受田园中闲适散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与邻里闲话家常、共炊共食的生活。那时的我还刚刚毕业不到一年,虽然做着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但在二线城市相对安逸的生活让我无法理解这对夫妻的决定为何如此极端,从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直接搬到偏远地区的乡村去,在我眼里,这便属于典型的精神追求事例,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让人做出旁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是当事者本人却能够充分享受这些行为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感,这种感觉可以胜过大多数物质刺激给内心带来的积极影响。

精神鼓励还对精神追求者的意志有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这样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我身上,想必也发生在很多简书的朋友身上。一年多前,我在朋友的鼓励下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专注于美食文章写作,通过公众号老师的推荐,起初发表的每篇文章在发布之后,均于第一时间同步至简书。可以说,在简书入住的时间与我开始美食写作的时间一致。当我第一次收到了这个平台上的第一个喜欢,第一条评论,第一个赞赏,尽管看下来非常微不足道,因为我知道在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一篇文章收到几十甚至几百个喜欢都是不鲜见的,但内心却仍然抑制不住地激动,就像在酒吧驻唱的歌手倾注情感发挥的一首歌得到台下听众由衷掌声的喜悦一样,看似很小的一次精神鼓励,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情绪高涨,受到极大鼓舞,可以让人对某件事情增加无穷的动力,甚至可能会改变他/她的一生。或许我还没有因为这些鼓励而让我的文章获得一致好评,但那些小小的惊喜仍然会让我时常记起,成为生活积极面的一部分。这些带来积极的美好回忆会让你忘却一些眼前的困难,继续前进。

尽管如此,在仅仅追求精神愉悦的路上一样会碰到很多艰难和障碍,而且这些障碍对一个人的消极影响甚至比物质上的匮乏让人更加无法接受。生活和现实,对于一个社会人永远是无法逃避的,而精神理想在追求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这是精神而非物质世界就会不一样,遇到各种阻碍和问题时,也会觉得迷茫、困惑、怀疑,特别是与理想的情况产生巨大差距的时候,无助感会突飞猛进地占据整个思绪,就如贝多芬在狡尽脑汁想去创作出一曲惊世骇俗的宏大交响乐时的不知所措、痛苦迷茫一样。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横空出世的几个小时前,他犹如掉进了迫不急待却又无可奈何的深渊,疯狂的期许、无助的委屈,都在他四处焦急的行走和叹息、跺脚、近乎抓狂中显露无疑。所幸这一乐章的主旋律最终被创作出来,与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相配,称为《欢乐颂》,但多少同样怀着精神寄托的人们因为总是缺少了这么一点运气或天分,抑或是灵感,最终只能默默无闻、郁郁寡欢,甚至走向极端。


02 物质

人类精神层面的意识之复杂,是再丰富的物质世界也无法去企及的。但物质,永远是最原始的人类欲望标的。任何人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候都不会考虑其他需求,因此只要不因过度追求物质而丧失良知与道义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人唾弃或抵毁,也没有人会对凭借自己的努力由贫致富的人说三道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活需要与安全需要作为最基础的两种需要,基本完全与物质相关,而相对高层次的情感和归属、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则也未必都与精神需求相关。拿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来说,这样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于财产上的欲望。通过对物质的获取保证自己过上了基本的生活之后,人才开始拥有了基本的幸福感,相反,对于精神的极度追求导致的物质贫乏,却会让人承受更多痛苦。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对女性的深刻同情和以一颗童心描绘世界的精神视角,也让人们看到她是一个多么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她对自己心中那一曲理想的爱情之歌也似乎从未停止过编写与憧憬,但正是因为对爱与自由的这些追求,使得她的一生似乎都在贫困和奔波中度过。她似乎在除了寂寞之外的时间没有失去过重要的陪伴,哪怕是她临终前,但对于她的一生,悲惨似乎是她无法摆脱的标签,或许她自己也并不想这样,在众多读者看来,总是会为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感到唏嘘,对精神世界过度的依赖,的确会造成对物质生活的忽略,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却会影响精神的愉悦,因此人考虑物质的满足还是很必要的吧。

然而对于物质极端追求的结果,却是由原来的满足感逐渐变成了厌倦,正如哈佛大学历史上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积极心理学的授课老师Tal Ben-Shahar在他的公开课程中所讲述的,当今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明星及成功人士均存在性丑闻、吸毒事件甚至自杀事件,这些人均腰缠万贯,可能做到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程度,有些人甚至可能已经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何却仍然出现了这些极端行为?答案是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生活之后,认为他们可以从此永远快乐幸福下去,但事实上人类幸福感波动的客观规律让他们的快乐水平回到了他们的基准幸福水平线上。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倾尽全力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得的一切之后,竟然也无法做到心里的持久幸福,便容易走向不正常的幸福追求之路,比如寄托于药物、毒品和一切明知会造成不良后果,却依然别无选择的事物上。当这些事物最终带来了恶性循环的时候,走向极端的事情通常也不可避免地会偶有发生。


03 答案是什么

无论是人类的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不变的永远是流动在这两个世界中的同一样东西——欲望,人们之所以有欲望,是因为获得感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获得房产、豪车、金钱、美食等等物质你会开心,获得荣誉、尊重、信任、知识等精神财富你同样会开心,甚至比物质更甚。

但根据上面的讲述我们也知道,无论人们极端地追求两者其中的任何一者而丢弃了另一者,似乎都无法达到自己对于获得足够幸福感的目的,相反的,可能造成痛苦、挫败,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那么各需要多少也就是每个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回到Tal教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上,我在这位内向却不失风趣、斯文却富有大爱的以色列讲师有理有据、有声有色的讲述中不仅仅获得了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获得了如何能够更加快乐的看似普通却实用有效的方法。

首先,对于物质与精神的权衡问题,Tal教授表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天性,加之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纯粹精神与纯粹的物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那个让自己的幸福感最大化的点,并按照这个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比例追求自己最想要的生活。这个已经通过统计学科学严格印证后得出的结论——同时也是事实——意味着,当你正在不顾一切地拼命赚钱,想让自己变得腰缠万贯的时候,要预先思考一下当你的财富超过多少的时候,你的幸福感就不会再随着它的增长而增长了,相反的,更多的物质收获可能是你更多压力、更多精神负担,或换句话说,让你变得不开心的来源之一;同理,当你对不顾自己的温饱一心追求心中的那颗橄榄树或精神家园的时候,要考虑这种幸福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消贫困、饥饿甚至居无定所等给你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带来的不适感。

其次,在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之后,Tal教授还表示,前述的每个人的基准幸福水平线,是当你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悲伤的事情,或多么令你激动的乐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回归到的幸福感水平,这意味着没有走不出的伤心往事,但同样没有让你能开心快乐一辈子的喜事,即使是一夜暴富,即使是永浴爱河。但幸运的是,人们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却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基准幸福感。比如通过写日记、和朋友诉说的方式宣泄悲伤,通过单纯回忆快乐的事情、每周四次不少于半小时的运动、每天和多于12个人拥抱、给亲朋好友写感谢信并登门造访当面阅读出来等方法来提高幸福感。

最后,Tal教授作为一个成功由不开心转变为开心的人,同时也曾经是世界最优秀的壁球手,告诉我们每个人完全可以做到既开心又成功,即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虽然也存在少数贫穷但幸福的人,但在世界上的多数人无论贫富,都处于较低的基准幸福感水平上,要变得开心又成功,不但需要上面的一些方法,更要克服完美主义倾向,做个满足于尽力而为且追求卓越的人,通过激励性的名言鼓励自己的人,将失败视为向成功迈进一步的乐观的人。

精神和物质需求对于每个社会中的一员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这样需求的真实欲望才应该是人跟随内心走的标的。无论自己未来想要成为哪一种人,请相信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做,总不会错,因为自己的内心才永远是自己最知根知底的朋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从打车软件应市场需求而生,人们在出行上也增加了可选择性。 那么使用打车软件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使用打车软件的好处你...
    欢快相逢阅读 2,260评论 3 13
  • 都说要做那一行爱哪一行,敢问简书里有没有做苦力的,就是在室外36度高温下,拉沙,拉水泥的,或许你们对拉沙,水泥感觉...
    就看开阅读 231评论 0 0
  • 我静坐在月亮之上 借着如水的月光 阅读着我喜欢的诗歌 而此时,月亮正漂浮在海面 脚下的海水清澈 看得见海龟和五彩的...
    心素如简之人淡如菊阅读 25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