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勇将,他和张飞当时就被曹操的谋士荀彧等人称为万人敌。他一生追随刘备,东征西伐,战功卓著,是蜀汉的开国元勋。
陈寿记记下了关羽斩颜良、水淹曹操大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的辉煌业绩。也记下了他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不懂得联吴抗曹的策略,以及因此导致荆州丢失,断送蜀汉的大好局面,自己也兵败被杀等一生的败笔。
追随刘备,出生入死
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因事流亡到琢郡。刘备在家乡聚集人众,关羽和张飞一同为他抵于外人的欺侮。刘备出任平原相,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头统领部队。
刘备和他们二人同床而眠,情谊如同亲兄弟一样,然而在大庭广众的时候,关羽张飞二人侍从在先主身边,一整天站立不动,跟随刘备到各地奔走不畏艰险。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命令关羽镇守下邳,代理下邳太守的职务,自己则返回小沛。
白马立功,各为其主
建安五年,曹操率军东征,刘备兵败,投奔袁绍。曹操生擒关羽回去,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给予他很高的礼遇。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攻颜良。关羽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驱马冲入万军之中,手起刀落将颜良斩首,割下他的首级返回,袁绍手下众将没人能够抵挡他,终于解了袁军对白马的包围。
曹操立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当初,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勇武雄壮,然而观察他的心思,发现他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意思,便对张辽说:“您试着通过私情问问他的想法。”张辽随即去问关羽,关关羽感叹道:“我深知曹公对我的厚待,然而我已经受了刘将军的大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在要立功报答曹公之后再走。”
张辽把关羽的话禀报给曹操,曹操很欣赏关羽的义气,直到关羽杀掉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要离去了,对他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赏赐的物品全部封存留下,写下书信辞别,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曹操身边的将士想去追击,曹操说:“他这是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镇守荆州,超群绝伦
关羽跟随刘备去投奔刘表,刘表去世,曹操平定荆州。刘备从樊城撤退,准备南渡长江,另外派关羽率领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相会。曹操追赶刘备到当阳长坂,刘备向南斜行直奔汉津,恰好与关羽的船队相遇,便一起到达夏口。
孙权派遣军队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便率军退回。刘备攻取了荆州地处江南的各郡,于是封赏有大功者,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率军驻扎在长江以北。
刘备西进平定益州,任命关羽负责总领荆州军政事务。关羽闻知马超来投奔刘备,因为和马超以前不是故交,他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和谁相比。
诸葛亮知道关羽不喜欢别人比自己强,便回答他说:“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烈过人,乃一代豪杰,是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以与张翼德并驾争先,但还比不上美髯公您的超群绝伦。”关羽生的很美的胡须,所以诸葛亮称赞他的美髯,关羽看完信后,非常高兴,还把来信出示给宾客观看。
刮骨疗毒,英雄本色
关羽曾经被流箭所射中穿进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现在箭毒已经进入骨头,如果治疗要在臂上划开一个口,刮去骨头上的毒,然后这疼痛才能消除。
关羽立刻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治疗,当时关羽正好在请众将一起饮宴,他臂上鲜血淋漓,接血的盘子都装满了,而关羽照常割肉饮酒,谈笑自若,一如往常。
水淹七军,居功自傲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授予他节钺。这一年,关羽率领将士在樊城进攻曹仁,曹操派遣于禁率军援助曹仁,秋天大雨连绵不停,汉水泛滥,于禁统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更斩杀魏国将军庞德,梁县、郏县、陆浑三县的叛军首领,有的远远的接受了关羽授予的印绶和官号后,成为他的党羽,关羽威震华夏。
曹操商议把都城从许县迁走,以躲避关羽的锋芒。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得志,孙权一定不愿意,可以派人去鼓动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割让出江南地区封给孙权,那樊城之围就会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在这之前,孙权派遣使者为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为妻,关羽辱骂孙权的使者,没有答应婚事,孙权非常生气。此外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驻扎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公安,他们素来就对关羽轻视自己不满意。
众叛亲离,亭侯授首
自从关羽出兵樊城,糜芳、士仁负责关羽大军的后勤补给,没能全部及时供应上。关羽说回去治他们的罪,糜芳、士仁心中恐惧不安。于是孙权暗中引糜芳、士仁投降,糜芳士仁答应派人接应孙权。
而这时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曹仁,关羽不能攻下樊城,率军返回。孙权已经占领江陵,将关羽将士的妻子儿女全部俘虏,关羽的军队于是溃散。孙权派遣将领迎击关羽,在临沮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杀掉。
传承有序,不忘君恩
蜀朝廷追封关羽为壮缪侯,关羽的儿子关兴继承爵位。关兴字安国,从小就有好的声誉,丞相诸葛亮非常器重他。关兴二十岁时,出任侍中、中监军,几年以后去世。
关兴的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关统去世,没有儿子,朝廷以关兴的庶子关彝接续爵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