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珞珞如石洛洛如水
35岁刚过没多久,今天被一位估摸50岁的女士称呼阿姨,在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虽然知道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外貌显得老态,而是对方在称呼时,未选对合适的称谓,但是心里依然会觉得不得劲。
当时女士是跟我问路,她向我迎面走来,开口就问,“阿姨,大润发怎么走?”我愣了一秒钟,但还是礼貌的告诉她如何到达,但是最后加了一句,“我比您小,阿姨辈分太高,受之有愧!”不知她能否明白我话里的意思。
现在想想,特理解当年不买我家笋的那个阿姨。那时我十来岁,跟着妈妈到镇里卖菜。在妈妈和一位年龄相仿的阿姨讨价还价间,妈说:“阿姨,您看这笋,我都是没出土就挖出来的,和别家出土挖的不一样,更嫩哩!”我当时就看到那个阿姨,直接站起来,然后就不买了。估计我妈当时都没搞明白啥情况。明明刚才还说要五斤,怎么突然间就不要了。
还有一件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人品不错,也挺善良,但是脾气比较刚烈。几年前,一个和她同龄的小伙,不会操作存取款机,刚好遇到朋友前来存款。小伙问她:“大姐这个怎么自助存钱?”朋友瞪了他三秒钟,问他“你哪个眼睛看我像你大姐了?你就比我小?你不知道对女士的称呼是很讲究的吗?我本来可以教你操作,但是今儿个,我就不告诉你。我要告诉你更重要的一件事,以后称呼女士,想好了再叫!”
我想作为平时很乐于助人的她,在年近三十的年纪,对年龄应该是比较敏感的吧,否则不至于把小伙训了一通。估计小伙子也很无奈,不仅没得到别人的帮助,还被人数落。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合适的称谓,有时候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们人常说的“嘴甜好办事”。很多人“不会讲话”,第一个就表现在对他人的称呼使用不当,很可能导致事情一开始就无法进行。
人与人之间是离不开沟通的,不会沟通的人,办事就经常遇到困难,所以很多人知道沟通很重要。市面上,专门写沟通的书,做沟通的培训非常的多,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去参加学习。可是合理的称呼他人,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它在沟通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人们只要用心些,就不会踩到错误称谓的坑里。
就如今天这位女士,她只要稍微想一下,一个比她小一二十岁的女士,她该用什么称谓称呼对方,就不可能叫我阿姨。如果今天我正情绪不对,有可能同我朋友一样,对她置之不理,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还会怼起来,甚至可能搞个恶作剧,给她指个错误的方向。所以,一个错误的称谓,不仅影响了被称呼人的心情,还可能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耽误了自己的事。
被错误称呼的人,大可不必太放心上。对方可能也只是不会正确使用称谓,如果今天我们是求助方,脾气一上来,耽误的或许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切不可拿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但是,称呼方却一定要注意,如果长期称谓语使用不当,也许会耽误自己很多事,而自己还不知就里地继续着错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