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美
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
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3论述自然和自然美。
答:(1)自然本身没有美丑,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自然没有美丑之分
在人类原始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已存在,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在人类出现以前朝霞的绚丽,月光的清澄,虽然作为物质的属性仍然存在,但这些属性对于自然本身来说是没有美的意义的。
②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的现象,并不是可亲的,因此,原始人类对这种具有无限威力的神秘的自然力量并不感到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中,自然事物才愈来愈多地成为可亲的对象。一般说来狩猎民族以动物为装饰,而不以植物为装饰、这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③自然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扩大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自然对于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如动物、植物、山水甚至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自然成为自然美的两种形式
①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成为自然美
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在这种自然景物中凝聚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是比较明显的,因之也是较容易理解的,例如农村中田野的景色,民歌中写道:“麦田好似万丈锦,锄头就是绣花针,农村姑娘手艺巧,绣得麦苗根根青。”这说明麦田虽然以其自然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但是它的出现离不开农民的劳动。
②未经改造的自然成为自然美
另一种情况是未经改造的自然,如天空、大海、原始森林等等,这类自然景物何以能成为美的对象,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要探索它的根源,仍然离不开自然和生活的容观联系。这类自然的美虽然并不像前面所说的麦田那样,直接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但它们仍然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
(3)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自然美即是自然物的某些特征的美的发现和欣赏。
总之,自然是没有美丑之分的,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扩大。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和某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会成为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