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主题来自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
回顾一下,前面学习到的需求定律,我相信结合图表、实例来理解会更加的容易,下面开始本周的问答时间了。
“需求量”与“需求”存在重要区分
需求定义定律有几个重点。首先,它一定是倾斜向下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急速需求量和需求之间的区别。当我们讲需求量的变化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只有价格发生了变化,所以人们的需求量在同一条不变的需求曲线上面滑动。但是当其他的条件发生的变化,那么人们的需求就会打算变化,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没有永远的奢侈品,也没有永远的必需品
需求第二定律,讲的是随着时间饿推移,人们的弹性会变得越来越大。弹性的概念是重点。弹性跟斜率不一样,在一条需求曲线上面,斜率是处处相等的,在弹性处处不等。
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人们到底吧一件商品看作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取决于这件商品的价格。没有永远的奢侈品,也没有永远的必需品。
“税负分担原则”的应用
需求第二定律的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应用,那就是税负的分担原则。突如其来的一个冲击,到底是买卖双方,谁承担了这个税负?我们的答案是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了税负,而谁的相对弹性越低,它承担的比例就越大。所以我们说,雇主和雇员是谁付的养老保险呢?共同负担。至于谁付得多,则取决于谁更需要这份工作,看谁更迫切地想达成交易。
人们如何提前应对意外事件
所以我问你,类似9·11这样的事件,谁是真正的受害者?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这个事件当中的死难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他们完全没有弹性,完全没有躲避的机会。但是我们看,这9·11两栋楼的所有者他们受损了吗?看上去好像他们的楼没有了,但实际上他们买了保险,所以受害者是保险公司,没有,保险公司其实也做了准备,它还有再保险;再保险公司受了损失吗?没有,它们其实已经把相应的成本,向整个社会一层一层像涟漪一样分摊出去了,提前就分摊出去了。那9·11事件不完全是意外,因为人们已经买好了各种保险,做好了各种安排。
我们在理解税负分担的原理的时候还要注意,我们讲的税负,是意外,是冲击。但是,好事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一个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谁是臭的受益人?当然,他自己是最大的受益人,但那并不是全部。他的学生,他们就可以永远声称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学生,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好处;稍微远一点,他的同事也可以这么声称;再远一点,他所在的教研机构、他的学校也可以这么声称;再远一点他的同乡也可以这么声称;再远一点,他整个国家都为之感到自豪。
连动物和植物都不存在刚需
好,我们来看一下本周的几个问题。
周一问究竟有没有什么商品,无论价格多高,人的需求量都一样的。在我看来没有这样的商品。人是善于找替代品的,是善于妥协的,否则不可能生存。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人,连动物、植物都是这样的。
周二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再举一个例子,是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的。有个政府实施的增减挂钩的土地政策,正是这种上下对策的体现。
周三的问题,是让大家举一个税负分担的例子,刚才已经有很多例子了,大家可以复盘学过的课程并举一反三来理解。
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周四的问题,是请同学再举个例子,说明什么是需求第三定律。在技术许可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产品和低质量的产品都可以运到远方去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产品。
欢迎你积极参与留言和我们一起探索经济学的思维世界,改变你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