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一天这些将不再只是梦想 :烤箱不仅不会把面包烤糊,而且会在你的早餐面包上,印上你的股票昨天的收盘价;而你的左右袖扣或耳环将能通过低轨卫星互相通信;你的电话会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英国管家, 接受分拣甚至是回答打来的电话;现在是能让电脑看得见、听得到,也能说话的时候了。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这段话来自美国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该书通过数字媒介进化所带来的传受观念和产业规则发生变化的“深入”透析,加之对那个时代“未来”生活方式数字化变革的“浅出”描绘,一副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似乎呈现在了眼前,但尼葛洛庞帝毕竟不是上帝,连他自己都说“这跟所谓的未来学家还是有区别的。”他的所谓“预言”并不是万无一失,所以我称它为“准”图景。
一 新媒介的内涵
在尼葛洛庞帝看来未来的新媒介不只是“因特网”那么简单,或者说,“因特网”只是数字化从孕育到蜕变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新媒介被赋予了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这些发展(信息技术)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他眼中,新媒介将附在我们的整个生活方式。新媒介的研究学者杜骏飞老师在《理解新媒介》一文中也把新媒介的涵义延伸为“泛媒介(Pan media)”,即它不是任何一种媒介,而是媒介之媒介,而当时身为《连线》杂志的撰稿,尼葛洛庞帝已经有这种思想的酝酿,所以他没有把眼光独独锁定在信息技术这个领域,而是从探讨比特这种技术的特质来不断延展数字化的内涵,从比特到通信带宽,再到数字技术应用的领域,直至预测生活方式的变革。在他拓展这些内涵的过程中他死死的抓住“比特”的深刻内涵大胆的预测携带比特元素的媒介未来将要发生的深刻变革。在今天看来,我们所享受的所有数字化服务无不是“比特”自身规律性的特质膨胀,发展起来的。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高清晰电视”的呼声高涨的时候他依然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认定:“它们(传统媒介)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介这个词的意义在这本书中不仅被充实放大,也让我们放宽了对传统媒介未来依靠新媒介生存这种看法的视野。
二 当传统媒介遭遇新媒介
与电视萌芽时人们呼喊“狼来了”,以为电视要取代广播不同的是,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尼葛洛庞帝并没有担忧新媒介将要取代传统媒介,反而,他认为新媒介的酝酿过程也是传统媒介进化的过程。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智慧在哪里?电视广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传输的起始点。它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媒介。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收者只能接到什么算什么。要探讨数字化的大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这种智慧(即数字化)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收者两端。”这段话在今天看来都是新媒介研究者广泛认同并推崇的观点。新媒介在今天看来,以“因特网”为例,确实以这种“传受两端互动”的方式发展,这种方式在传播学上也得到了肯定,但此书的意义不在于单单的预测到了这一方式,而是能够“否定之否定”,在否定传统媒介劣势的情况下发现传统媒体新的增长点。如在书中提到:“数字电视才是电视的未来”“……所有的媒介都由比特组成”,尽管有些预测还在试验当中,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作者没有对传统媒介抱着悲观的态度,反而把传统媒介一同卷入数字化的浪潮中。这跟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有个观点相似,即“一种媒介使用另一种媒介”,随着Audio stream,Video stream等多媒体技术的普适,这种观点正在越来越演化为现实。 在谈到多媒体技在新媒介孵化过程中的角色,书中提到“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多媒体都将为编辑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在深度和广度上,将不会再有顾此失彼之憾。在数字世界中,深度和广度问题消失了,读者和作者都可以自由优游于一般性的概述和特定的细节之间。事实上,‘多告诉我一些(tellmemore)这一概念正是多媒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超媒体’(hypermedia)的根基。”正是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我们在电子媒介上获取信息的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多维度透析事物成为我们认知的可能,如现在网络媒体中提出的“在网络新闻媒体上进行深度报道”就是强有力的利用了这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决不是单单可以运用到网络上,对于新媒介的许多可能形式都有考虑的可能,例如手机媒体。但尼葛洛庞帝对于多媒体的理解决不仅仅局限于几种影音技术交叉结合这么简单,书中还认为:“不要只把多媒体视为个人世界的博览会,或是结合了影像、声音和数据的 ‘声光飨宴’。多媒体领域真正的前进方向,是随心所欲地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瞧,这就是一个大师认识事物的不同之处,“预测”它,还要“创造”它,它把这称为“媒介的流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报道的有香味的电视,正是颠覆传统电视观念的一个小波浪,多媒体的渗透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留给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时更多的思考。
三 新媒介中的“网络媒介”
“因特网”不是《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全部,在尼葛洛庞帝看来,“因特网”只是数字化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作为一个媒体,“互联网络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因为它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大众网络,而且也是因为它是在没有设计师负责规划的情况下,自然演变而成的,就好像乌合之众般形成了今天的面貌。没有人发号施令,但是到目前为止,它所有的部分都日渐进步,令人叹赏。” 这跟美国学者Vin Crosbie在《What is New media》提出的一个崭新观点有异曲同功之妙,后者在该文中认为,报纸-电视-网络的发展过程类似于陆地-水路-天空这样的规律,报纸借助的工具最为简单,类似于人类的脚;电视稍微复杂,需要电磁波的发现和利用,类似于人类造船;而网络,需要借助的工具最复杂,类似于飞行。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客观存在的,如尼葛洛庞帝所言,是“自然演变而成的”,从技术层面上讲复杂,但从聚合的方式上来讲,是最自然不过的。 书中有句话我认为讲得非常经典,说“媒介不再是讯息,而是讯息的化身”,这在网络媒体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作者的本意是说,新媒介的组成方式决定了它不再单纯的提供信息,而是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性的机会,使人们有“卷入”其中的可能,这与今天提出的“个性化媒介”是一脉相承的。
四 对书中个别问题的反思
(1)“著作权法已经过时了。它是古登堡时代的产物。” 这是作者书中原话,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作者当时有太过乐观的可能。当时来看,美国的法律并没有保护网络中的知识产权,这在当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今天,网络传播中著作权的问题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成为网络传播法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的发展使得剽窃知识,造成网络知识秩序紊乱已经成为摆在网络法制学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所以,从这点来讲,尼葛洛庞帝的预测有点“过了头”。
(2)“.…..跨媒介经营……使独断报纸变得不太可能” 作者在沉浸数字化构筑的理想未来的过程中没有用新闻传播中的规律来思考这一问题,而是夸大了数字媒体的特质。的确,数字媒体在新闻传播这一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刚刚提到的用多媒体进行深度报道,但他忽略了传播学中的一些特点,即人们在选择不同媒体获取信息的时候,每种媒体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直到今天,报纸依然在深度报道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恐怕是作者没有想到的。 新媒介在今天还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对于“新新媒介”的预测也在人们的兴趣点当中,但《数字化生存》的意义不仅在于在那个时代它预测到了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图景,更重要的为我们“预测”,或者“创造”下一个新媒介的时代也提供了可能。尼葛洛庞帝是勇敢的,他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当下时代新媒介的准图景,而这幅准图景在今天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