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说法吗

在农村,很多农村老人都能随口说出很多农村俗语。他们以这些俗语为参照,农村俗语是很多农村老人行为准则。农村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还在遵循着。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1、男不拜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是祭拜嫦娥,期望与她团圆的日子。她是后羿美丽善良的妻子,因蓬蒙觊觎嫦娥的仙药,逼嫦娥交出,情急之下服下仙药,飞上月亮的广寒宫。从此后羿和嫦娥两地相隔,只能在每年的月圆之夜八月十五摆上嫦娥爱吃的食物,为她祝福。于是八月十五成了企盼团圆的日子,成为了一个传统节日。

月亮代表阴柔之美,主要指嫦娥。在农村,八月十五父母常教导我们不能拜月亮,男人要阳刚。也不能用手指着月亮,月亮里住着嫦娥。在昕瑞生态当地还有这样的说法,男人拜月,会使夫妻离异或者分隔两地。在农耕时代,男主外女主内,无论再忙,八月十五都得回家团圆。男人拜月,在当地农村的解释是只有永远离开了,回不来了,男人才能拜月。夫妻在一起,男人拜月,对妻子不利。

2、女不祭灶

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女人是不可以参加祭祀活动的。包括祭灶、祭祖等祭祀。祭灶就是祭拜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正月初四返回人间。在杜台卿《灶书》中提到“灶神,姓苏,名吉利”,它是传达民意的地仙。在很多农村都祭灶的习俗,企盼灶王爷在天庭传达民意时多多美言几句,“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平安”。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女人是不能祭灶的。农村老人认为,女人阴柔,对灶王爷不利,甚至还认为女人身体脏,不能参加祭灶、祭祖等祭祀。

结语:在以前农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农村男女祭拜的准则,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你认为这样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大与厨子共坐炕沿,说着规矩 飞走的林间燕,留下的巧姐 她对外面用尽了防御,你是例外 太多偶然的事件,或幻想 她像...
    soul酶阅读 181评论 0 5
  • 看淡一切 管好自己,
    简单66阅读 260评论 0 0
  • 昨晚我竟然失眠了! 注意我的用词,竟然,意味着我对于这次失眠没有足够的准备,引发了比较强烈的情绪。 情况是这样的,...
    浮光_bf02阅读 210评论 1 3
  • 人一定要向前看,不要在意过去的错误,不要在意别人现在的眼光,做好现在和未来的自己
    Mr郑应峰阅读 275评论 0 0
  • 每个人的路都艰难,只是艰难的路千万种
    孙二十一阅读 2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