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或者浏览电商时,经常能够看到某某商品标“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承诺,商家为何敢作出这样的承诺,这里面应用人性的弱点之一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通俗地说就是人们非常不愿意放弃那些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会过高估计自己所拥有物品的价值。禀赋效应体现在生活中,它使人们不愿意改变现状,盲目等待;体现在职场中,会使人们吝惜自己的劳动力,不愿意过多投入精力在工作上,否则就会在内心感到吃亏;体现在金融上,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不均衡,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体现在商业上,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禀赋效应是由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理查德·塞勒于1980年提出的。他曾在一些加拿大学生身上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杯子,这种杯子的实际零售价只有5 美元,但在拿到教室之前,泰勒已经撕掉了标签。他来到教室,询问学生认为这些杯子的价格是多少,并且给出了选择。第1组:泰勒给出了0.5~9.5美元的选择;第2组:泰勒一开始就送给每一个同学一个杯子,过一会儿又提出需要回收,请大家自己出价,价格范围是0.5~9.5美元。结果,第1组的学生平均愿意花3美元的价格,第2组的学生则平均需要7美元的价格才愿意出售自己的杯子。相对于从外界获得,人们非常不愿意放弃那些已经属于他们的东西。泰勒将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愿放手已经拥有的事物,也吝于交换。“七日内无理由退换货”的商品往往更受欢迎,本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买的产品,往往在买回家后产生了“禀赋效应”,如果能够将就着用,即使有一点小瑕疵,你也不太可能把东西退回去。有些房主出租房子的时候,报价很高,来看房的人希望降价,但房主宁可空着,也不愿意降价。这就造成了房子空置,白白损失一段时间的租金,还要付出物业费。就像地上有一元钱,你可能不会弯腰去捡,但这一元钱是你掉的,你很可能会去捡。白白得来的一元钱所带来的快乐,通常比不上因为丢失一元钱所感受到的痛苦。在股市中一旦买入某一只股票,立刻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如果股票涨了,舍不得卖。总觉得这只股票非常好,会一直上涨,其实不舍得卖,一方面是贪婪,另一方面是,个人喜爱。下跌时也一样,更多的人看到5%的亏损,不会立刻出手。他们总是相信自己最初的选择,认为这只股票比其他的强,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好感,不愿意卖出。在人际关系中,人们通常害怕付出太多而吃亏,而不去计算自己付出的回报率是多少,这种人际中的禀赋效应使人们无法消除自私这种心理,从而失去了人际交往中资源互换、共享的机会。
不害怕损失,才是获得回报的开始。有一个瓜农在市集上卖瓜。但是到了天快黑的时候,还剩下好几个,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市集,瓜农一筹莫展。当天色越来越暗,应该马上回家,看不清山路的瓜农果断地拿出瓜来送给过往的行人。他认为,与其将沉甸甸的瓜搬回家,还不如送人。就算搬回家,明天又搬回来,瓜也不再新鲜了。有的人觉得不好意思,要付钱,但是瓜农却没要,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惹来一片善意的笑声。那天,瓜农两手空空地回家了。可是后来,只要瓜农到市集卖瓜,总会在短时间内一扫而光。因为那次送瓜的经历,让许多人都记得这个老实善良的瓜农,并且相信他的瓜是最新鲜的。
愿我们都能够珍惜当下,既往不咎,学会选择与放弃!这恐怕是禀赋效应给我们最重要的生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