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健康才是王道
2018年10月25日,年仅50岁的节目主持人李咏去世了,他走的那样平静而安详,犹如寂静的夜空划落的一颗流星,待人发觉时他已悄悄陨落,留给我们无限的震惊和惋惜。
"没有遗憾,只有不舍”。妻子哈文说,这是李咏的终遗言。
翻开李咏写的自传《咏远有李》,我更能明白临终遗言的含义。从李咏19岁开始他们一起上中国传媒大学到李咏去世,他们在一起度过了31年的岁月,四年的初恋,二十七年的完美婚姻生活,一起创作的艰辛,一起养育女儿的快乐,为人子女的孝顺,都一一展现在这本书里。
在这一点上李咏相比前央视主播罗京无疑是幸运的,他把他的经历,从当年一脚“狗屎运”踏入央视,到远赴西藏的怀才不遇,再到《幸运52》的从天而降,《非常6+1》、《梦想中国》、《咏乐汇》的异军突起,都写进了这本书里。
他曾经在最美好的年华奋斗过,追求过,在舞台上闪耀夺目的光彩,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没有遗憾的,只不过为人夫,为人父,他还没有尽到最后的责任,女儿还没有年满十八岁就失去了父爱,妻子这盆永不凋谢的塑料花从今以后有谁来欣赏。短短八个字,道尽了人生变化无常,世事无奈。
记得李开复曾经对李咏说:我们俩均属于调皮捣蛋型的,但都是绅士。只不过都时不时玩儿点坏。你是我见到的最有趣最幽默的人之一。《咏乐汇》是我上的最好的一档节目,因为我要和你斗智斗勇。如今斯人已逝,李开复失去了可以斗志斗勇的伙伴,我们失去了一个制造快乐的人。
看到这些话,我竟然发现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成功人士,都是行业的佼佼者,都曾写过自传,他们都患有癌症,都曾抗癌17个月,不同的是李开复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劫后重生,写了一本只有经历了死亡的人才有的一种感悟《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而咏哥却只能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怀恋的那个人。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之前也看过李开复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它是2009年9月出版的,这本自传里,写了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职场经验;11岁留学美国,和奥巴马是大学同学,26岁当副教授,33岁成为苹果副总裁直至创新工场创始人。
他用自己人生传奇般的经历书写了一本非常励志的自传,堪称年轻人的心灵鸡汤,他主张“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每天比昨天进步”。
这本书是我从女儿的书架上发现的,它让许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激励着他们为梦想,为未来而奋斗。
再关注李开复是2013年9月,听说李开复身患癌症,正在接受治疗。一听说癌症,就会不自觉的把他和死想到一块儿,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直至2015年6月,看见他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从发病到治疗,以及治愈过程中的人生感悟和对未来的从新规划。
在这本书里他说:多年来,我所负责的很多企业是横跨中美的,因此工作是不分时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能有人从美洲甚至欧洲发来电子邮件。
我当时有点孩子气,特别想让员工知道我很努力,因此甚至被朋友和员工取了一个外号,叫作“铁人”。
他说:我的确是个铁人,我拼命地工作,你看我多棒!我总是告诉大家,我一天只要睡5个小时,你无论什么时间发电子邮件给我,白天我十分钟就会回复,晚上两小时内也会回复,我睡眠浅,醒过来反正也睡不着,干脆起来回几封电子邮件……这样的日子大概有十年之久!
我想,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吗?它打破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长期对身体的透支,最终让自己身处险境。
好在命运给了他向死而生的机会,我们的主人翁能及时修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停止过去朝夕必争的生活方式,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
他体会到了四点:
1 拥有健康;
2 创造难忘时刻;
3尽力做好自己;
4活在当下。
同时还重新调整作息时间,工作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的休闲时间,让养生和对事业的追求两不误
命运有幸让李开复与死神擦肩而过,向死而生,在17个月的抗癌治疗中,妻子一直陪伴左右,给了它抗癌的勇气和信心。
他体会到活在当下,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放慢工作节凑,用心看世界,把以前亏欠给母亲妻女的时间尽力弥补过来,以前再好的风景对他来说,也不过尔尔,现在再看,生活处处皆美景。
同样是17个月的抗癌治疗,也有哈嫂的全程陪护和细心照料,咏哥却没有这样的幸运,让我们的哈嫂永失我爱,留给哈嫂和女儿深深的伤痛。
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咏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最亲的人陪伴,静静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光,也多少可以慰藉哈嫂的心情。
余秋雨说,李咏是一个快乐并制造快乐的人,我也快乐,想和李咏一起成为快乐的人。是啊,活着的时候,他把快乐传播给每个人,病痛时却躲在无人的角落,一个人扛,这就是我们的咏哥。
天妒英才,从此,天堂多了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而人间却少了一个可以制造快乐的人。
早在2013年的一次录制节目的现场,咏哥就曾呕吐过,但他只休息了一会儿,就又重新把节目录制完。是不是那时身体已经开始报警,而咏哥不自知,没当回事呢。
如果咏哥对自己好点,能及时就医,说不定病情还有可以转圜的余地,就像李开复一样,重获新生。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健康才是每个人一生的要务,其次,才是为家人,为社会。没有了生命,何谈社会和家人。
李开复说: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贡献,或没做什么,病痛不会因此而改变。向死而生的李开复悟出了,健康和事业可以并驾齐驱,那就是找好他们平衡的这个点,来进行自我调节。
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过一段时间,人们或许就慢慢接受和淡忘了咏哥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当哈嫂这朵长开不败的塑料花,悄悄的蒙上灰尘的时候又有谁来为她拂拭呢!
我想说为了更多的咏哥哈嫂不再阴阳两隔,各自孤单前行,请关注自己的身体,让健康和快乐相伴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