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冲着“根据世界上首位变性人士生平改编”这个IP看的电影《丹麦女孩》,脑海中的设定是:主人公艾纳一定是那种个性很果敢,从不畏惧做自己的人。
但是影片的开头,却是讲述了一对这么恩爱的夫妻,并且生活细节相当亲密。
我的第一个疑问是:一个男人经常穿女装真的能改变性倾向吗?亦或是被“赞美”绑架了?
问出这样的问题确实很白痴,那是因为我真的见证过一个人类似于此的转变:
念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一头短发长得很清爽的女孩。刚混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女孩扎堆的话题也跟别的女孩一样,八卦、变美、帅哥、偶像剧......大概是从“男人婆”(家乡话,不是人生攻击)这个外号开始吧,她的装扮从女性慢慢靠近中性,之后干脆都是买男装穿。我们也开始以“帅哥”直呼她,而且女生嘛,走在路上常被人以“你男票啊”的眼神打量时心里还是蛮得意的。直到有一天,她开始追女生,像道明寺一样的对待一个她坦言喜欢对方的女生时,身为朋友的我感到害怕了。
直到现在,回想起这段青葱往事,我还是很疑惑,到底是穿男装出了错,还是错在大家一直夸她帅。
就像电影中,妻子格尔达为了完成画作多次说服他穿女装,许多喜欢格尔达作品的人也对画中的女孩足足称赞。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吗,读过很多变性的案例,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特别”。这种说变就变的隐患,对我来说,还是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所以,我的第二个疑问就是,你能接受自己的伴侣变性吗?
其实有段时间,我和那位“帅哥”同学就这件事闹过很大的矛盾,打破冷战还是她和我道歉才缓和的。她承认自己的举动从未考虑过身边人的感受,而且保证以后在我 面前不会做出太出格的让我产生困扰的举动。不过,初三分班之后,我们还是渐行渐远了。毕业至今十年了,我们再也没遇见过,也失去了联络方式。有人说她念高中之后蓄了长发,做回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但也是听别人说的,没人能站出来证实,也没人亲眼再见过她一面。
看到电影中艾纳变性、结交男性朋友直到死亡,格尔达都一直陪伴她的身边,从未逃离。我被这份超越性别的爱所感动,同时也反思自己曾经对待朋友的态度。
我们一直自以为伟大的号称“爱一个人,就是让TA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肯承认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希望对方这样爱真实的我们罢了,我们有问过自己是否如这样去爱他人了吗。“如果伴侣变性,你还会爱她吗?”这个辩题在《奇葩来了》最新一期中有辩手辩过,虽然他的论据并没有打动我,但是至少鼓动了我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要知道,艾纳变性可是在为人夫之后,在一个相当和谐的家庭背景之下。我要是格尔达,我能接受吗?我依然在惶恐和犹豫,我好像真的做不到。《奇葩说》这个节目的厉害就在于,它很成功的颠覆一个普通人的三观,让你学会接纳一个多元的世界。有史以来,在sexology方面我和大多数接受东方教育的女孩一样,害羞,不敢在公众场合提及半个字。直到一个叫柏邦妮的女生,在镜头前,面对观众大方直率的说出那句“我是一个二手性学专家”的时候,我觉得好酷哦!
我还是没法接受自己的爱人在我们生活了小半辈子之后跑去变性,但是我已经可以接纳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存在。其实我曾试图联系上那位被我“遗失”的好朋友,但是没找到。不管她现在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如果她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有人知道她,请替我告诉她:
可以原谅我当初的刻意冷落吗?每次翻毕业照,第一眼看到的总是妳!总是想起我们在你家楼顶堆雪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