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建执导、黄轩和佟丽娅领衔主演的都市职场爱情剧《完美关系》日前圆满收官,一边有情人终成眷属,一边幕后主谋锒铛入狱。作为追剧的普通观众,除了观看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还意外收获到公关职场的技能包。
借看一部剧,观察一个行业
很多年前,看陈丹青的访谈,他曾经无意间透露过,闲着也是闲着的时候,他就是喜欢看国内国外的各种剧。
不知道陈先生看剧的时候,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态。但我呢,为什么追看《完美关系》,这倒是可以仔细聊聊。
最开始,纯粹是因为网友一句玩笑话,勾起了我对《完美关系》的兴趣。等到我开始搜索了解它时,这部剧已经在全网播放到了第三十一集。
当得知这部剧的职场背景设定在公关业时,我就决定追下去。一方面是公关这个行业,离本人从事的广告业很近,有点沾亲带故;另一方面,因为工作的缘故,曾与公关公司的从业人员,打过几次交道,略知皮毛。
知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说过:“如果只剩下1美元,我会花在PR上。”
“定位之父”艾·里斯曾在《品牌22律》中的第三条“公关定律”指出,今天在品牌建设中起作用的是公关,而不是广告;随后,他又在《互联网商规11条》中强调: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这两句话似乎还不过瘾。里斯父女后来又为此写了一部专著,取名叫《广告的没落 公关的崛起》。书中第四章,里斯在谈到公关和广告的区别时,借助一则众所周知的《伊索寓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广告是风,公关是太阳。
当然,里斯先生还说了很多关于广告和公关区别的观点,但现在,基本上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毕竟,隔行如隔山。
既没有从实操层面获得的“微观体感”,又没有从公关事件策划中掌握“中观套路”,更缺乏站在制高点俯瞰战局的“宏观视野”,从点到线到面,没有这三位一体的深入接触和思考,对一个行业的认识,终究还停留在一鳞半爪、略知皮毛的粗浅阶段。
带着这种对公关行业认知上的遗憾,决定追看《完美关系》。
决定追下去的那个晚上,加上接下来那个晚上,两个半天,补看了二十六集。感觉自己像架马车,完全被马拉着在跑,马不停蹄,一会儿余庆坊,一会儿外滩,稀里糊涂地,逛了一圈大上海。
为什么追看《完美关系》?这就是缘起。
但借看一部剧,观察一个行业,真的能做到、能实现吗?
《完美关系》12起公关事件
或许有人会调侃,追剧就追剧,能不扯淡行吗?或许还有人会说,愿景很丰满,行动很骨感。但认真看一部剧,为什么就不能观察一个行业的基本面?
《完美关系》中,由男主角卫哲领衔解决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危机公关,几乎每个案子,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涵盖了互联网时代各种类型的热搜事件。
1.明星耿跃的出轨:你会立马联想到这些年接二连三的明星夫妻出轨事件:董洁与潘粤明,王宝强与马蓉,文章与马伊琍,许志安与郑秀文等。你肯定也会像我一样好奇:东窗事发之后,他们是如何渡过难关的?那些微博声明是什么样的公关牛人策划好再发出来的?
2.程序员杨墨的过劳死:记得在《奇葩说6》有一期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但现实世界不是996或711,而是过劳死!早在十四年前,日本关西大学的森冈孝二教授就出版过《过劳时代》,引爆整个日本社会。当你我的朋友圈被“过劳死”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刷屏时,你肯定想知道企业如何借助公关的力量来安抚人心?
3.董小鹏的肇事逃逸:时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剧。当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因为类似事件陷入舆论漩涡时,八亿互联网吃瓜群众、键盘侠最兴奋,也最能伸张正义,这时候那些低调而又谦逊的公关大拿在干什么?
4.郑琦的性骚扰案:你可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Me Too(反性侵运动)。2017年,好莱坞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的性骚扰丑闻曝光后,女星艾丽莎·米兰诺在推特上发起了转发“Me Too(我也是)”推文活动,以抗议性侵犯行为,在全美范围内引发了反对性骚扰的浪潮。如今在中国,郑琦们会如法炮制?
5.铃铛网的裁员案: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究竟有多少全球跨国公司、互联网巨头、传统大型企业大范围内裁过员,从诺基亚到通用集团,从爱立信到惠普,相信你掰着手指头数,怎么也数不过来。但你能想象那些身陷风暴中心的当事人,在承受多大的震荡吗?
6.君来佳选的商业剽窃案:在现代商业白热化的竞争形势下,几乎每个公司都会设立自己的情报部门;即便没有情报部门,也会安排一二个专职人员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资料;另外,专门花钱买点内幕消息,这种破事烂事,职场人士肯定不会少见多怪。
7.航空公司乘务员打人事件:在自媒体时代,消除这类事件的波及范围和影响威力,仅仅是公共道歉和赔偿就能匆匆了事?
8.华盛集团的上市事件:只要跟钱沾边的事,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家族企业上市这摊子事,背后牵涉多少人的利益,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如果没有公关牛人坐镇,怎样下好这盘风口浪尖的大棋?
9.铃铛网的封店事件:那些淘宝店主们、微商们,或许对类似事件最有感觉,也最有权利感慨万千了。
10.小力士的奶粉案:毋庸置疑,该事件影射了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很多奶制品品牌因为此事,从此一蹶不振,全面退市。
11.DL鹏坤基金案:有多少空壳公司,就有多少类似的案子。
12.辰堡地产的楼房坍塌案:让人想起娄烨的作品《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当然,这类事件在影视剧见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均四集一起危机公关事件。
写稿、做PPT、偷拍、谈判、刷微博微信、上视频直播、雇水军炒作、搞记者招待会、各大网站上发公开声明,这些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常规操作,但即便是这些常规作业,也已经是扣人心弦,悬疑迭起,令人兴奋。
先抛开这些动作的含金量不说,单就将这些案例整合到一起,从明星个人品牌的危机管理,到互联网企业的公关传播,编写一部危机公关的教程,绰绰有余。
虽说这些案例,远不及学术派著作《危机公关》中所研究分析的,诸如“中国入世”“文化申遗”“北京申奥”“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这样国家级的大型活动公关、政府形象公关、危机公关事件的规模和影响力,但仍不失为一堂很好的“入门课程”。
毕竟,外行也可以,不止于看个热闹。
换个角度,换种姿势,当《完美关系》是一堂鲜活的公关现场课教程,或许可以在欣赏故事之余,get一些公关行业的小技能,更可以作腔作势地安慰自己:没有将大把大把的美好时光,浪费在日夜不分的追剧上。
谁说大老爷们追剧就Low了?
怀揣三粒种子,踏入一条公关河流
简单来说,12场公关战,每一场都离不开“公关术”和“公关道”两个层面的博弈和较劲。
从“术”的层面来讲,公关大神卫哲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就有“24小时黄金法则”“不是公众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公众”“危机声明需要精准写作能力”“做好传播始终是公关工作的核心”等等。
当然,仔细复盘每个案例,会发现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路数。
耿跃出轨案,卫哲需要处理的是家庭内部关系,运用最多的技巧是“真诚沟通”,与耿跃沟通,与耿跃的妻子沟通,与第三者沟通,与偷拍者沟通,应对不同层面、不同强度的沟通,体现了公关人所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表达能力。
杨墨过劳死案,卫哲和江达琳面临的是企业内部关系、企业社会关系的处理,祭出的法宝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最终的解决方案,既安抚了受害人的家属,同时提振了员工的士气,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在空乘员打人事件中,卫哲运用“24小时黄金法则”“公开赢得信任”和“积极应对,主动担责”三条原则来处理危机,避免了事态恶化,企业与社会的矛盾扩大,并为客户挽回了声誉,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尊严。
郑琦的性骚扰案,牵涉的层面更广,涉及到的利益更深,其中包括郑琦和江达琳的同学情,DL集团与涉案当事人的投资关系,从个人层面到公司层面,再社会层面,存在着大量说服与被说服的工作,但在这个事件中,最终起主导作用,还是“民声”“民意”“民调”三大法宝。
华盛集团上市和铃铛网封店事件,则反映了危机管理最典型的原则:控制风险,未雨绸缪。使得有可能爆发出来的危机,胎死腹中;有可能失控的场面,揠旗息鼓。
而在君来佳选的商业剽窃案和小力士奶粉案的反击战和保卫战中,卫哲采用了“借力使力”和“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等招式。
以上种种公关战场上的斗智斗勇,既有谍战片的悬疑,又有侦探片的惊险,还有职场的相互协作、互相成就,一路追看下来,惊喜连连,令人欲罢不能。
再参照公关大神宋睿先生在《一个公关人的自我修养》所谈论到的公关理念、技能和方法论,从执行层面来说,公关身上所肩负的不乎外三点:1.指导传播内容;2.指导企业行为;3.指导相关利益群体行为。
从“道”的层面来说,印象最深的,则是主角卫哲所谓的“卫哲法则”的三次蜕变。
在做“独立公关人”时期,卫哲一直坚持的首要原则是“客户至上”,后来进入DL集团,作为江达琳的导师,他一再声明自己坚守这条原则,以及它的重要性。
但是随着杨墨案和董小鹏案的深入,卫哲开始发现,“真相原则”逐渐凌驾到“客户至上”原则之上,他曾为之苦恼,为之发火,但最终坦然接受了,这条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公关法则。
而在终极大案“小力士奶粉的黑公关事件”中,以及与其相牵连的鹏坤案和辰堡地产案中,最终驱使案情走向的,并不是“客户至上”和“真相原则”,而良心和道德律。
兜兜转转一圈后,所谓的“公关之道”回到了最普世的价值层面,或许这才是导演真正想要传达的。
正如宋睿在《公关的自我修养》所说的那样:
“对于经常游走于道德和目的之间的公关而言,另一个重要的基本修养,就是要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50分钟的观看,《完美关系》在心中种下“客户至上”“真相至上”“良心至上”三粒种子。
当然这三粒种子,足以让外行小白好奇公关人眼中的“故事思维”“品牌溢价”“价值主张”所坚持的底层逻辑,更好奇“褚橙”“奋斗者至上”“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品牌公关,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Written by : 唐 瞬 】
参考资料:
1.吴加录《成为公关高手:我在奥美、联想、美团的15年公关经验总结》
2.宋睿《一个公关人的自我修养》
3.赵麟斌《危机公关》
4.艾·里斯&劳拉·里斯《广告的没落 公关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