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频繁地与王小禾交换书看。而那本第一次见面时借给我的书现在也由我收着。她说就先放我那里,似乎也没有要回去的意思。
王小禾看书爱写碎碎念,经常是勾画一些句子然后在傍边写上与之相关的她的想法,有时候是很俏皮的吐槽,有时候是很隐晦的短句,有时候是一些感叹词,总之她的书只要是她读过从来不会是干干净净的。
我问她写太多会不会影响阅读,她说不写的话她反而读不下去。只有当她试着去写下当时看到那些句子时转瞬即逝的想法,她才觉得自己和那本书和那些文字是联系在一起的。
可以说,我爱找她借书,有一小部分原因确实是她看书的时候留下的笔记。当然更大部分的原因还是我们有着相似的阅读品味,不然我们也不会一直互相交换着看。
我们说好了,都可以在彼此的书上勾勾画画写写,这其实也是我们靠着文字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讲,借给她的书我会在她看过一遍之后再看一遍,她说她也是这样。
那段时间我们频繁地见面,偶尔一起约在一家书店,互相挑一本书给彼此,然后两人各自找地方把书看完,再一起走出书店。看到很喜欢的书会互相赠送。
随着我们的往来,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多。
我们两是一届的,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她在考虑找工作了。
也正是因此,在认识半年之后,我们见面的频率慢慢变低,反而通过手机联系的频率日渐上涨。
我们靠着一串数字给彼此发短信,通常是一两条长长的短信,隔三差五地讲着近况,偶尔分享一些新鲜事。
慢慢的,我们成了亲密的伙伴。
是的,亲密的伙伴,不是好朋友也不是恋人,就是亲密的伙伴。
除去互相联系的时间,我和她就好像两个没有关系的陌生人,各自在为着自己的事情忙碌。
年底的时候我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王小禾也完成学期末考试回了老家。
放寒假的时候我们两的空闲时间都变多起来,时常会联系,除了发短信偶尔也会打电话。
王小禾的老家离省会城市不远,她家就在隔壁省的一个小县城,听她的描述,小城虽然不发达但是满是烟火气息生活压力也要小很多。
过年的时候,我收到王小禾发来的一张图片,是在漆黑夜空中炸开的绿色烟花,很漂亮,她说她希望我们都能像烟花那样绚烂盛开。
寒假一过去,年初的时候我和王小禾都忙着专业考试和毕业论文撰写,几乎失掉了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真的是微弱,久而久之我们好像都从彼此的生活中退场了。
再有联系,是在毕业典礼那天,她发短信说拨完穗一起拍照。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明媚,整个运动场都笼着一层柔柔的太阳光。午后太阳渐渐落山也变得凉快起来。按照约定,拨完穗我们在运动场入口那里汇合。
那天她穿着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穿的那条浅绿色裙子,外面罩着学士服,但我还是认出来是那条裙子,因为裙子领口那朵白色的山茶花刺绣。
我把手里那枝绿色洋桔梗递给她,祝她毕业快乐,她递给我一枝橙色的玫瑰。
我们都拿着对方赠送的花,在图书馆背面拍了一张合照。
那天的夕阳好美,柔柔的阳光打在图书馆外墙的墙壁上,把墙上的“图书馆”三个字照得好亮。
犹豫再三我还是没有对她讲出我想讲的那三个字。她只是朝我笑,一笑起来那颗虎牙就露出来,我想起那天的那场太阳雨,好希望马上有一场雨落下来。
毕业之后我留在省会城市二战考研,她回老家找工作。我们之间那条细微的线几乎到了消失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