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 》, 在英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播出当晚就有超过120万人观看,很多观众表示深受震撼甚至被泪水淹没。
Simon,来自英国。一位过着幸福生活的男人,他有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他自己也是一个充满活力、风趣幽默的人。
但是在2015年1月,当他被诊断出得了运动神经元病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运动神经元病是什么样的疾病?据Simon的精神科咨询医生介绍:“运动神经元病是种可怕的病,一般半年到一年,病人的说话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的话。最后,他们的胳膊将完全麻木,双腿越来越无力,直到最后需要拐杖才能走,然后需要助行器,最后需要轮椅。但真正致命的是呼吸问题。呼吸问题之所以致命是因为控制隔膜的肌肉会受到影响,而当人的隔膜无力时,就会呼吸短促。我们有设备可以帮助人们熬过那关,但总有个时候是回天乏术的。”
“很少有病人会选择安乐死,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病人会这样选择。绝大多数人选择姑息疗法,最后安详离世。”
片中一开始,Simon已经无法清晰讲话,只能靠着这样一个发音器来代替他开口说话。这对于一个学富五车精通四国语言的来说,简直就是一种酷刑。更可怕的是,很快他将一点话都说不出来了。
Simon的身体一天天在变化,甚至连呼吸都开始觉得力不从心,每周只能到公司一或两次。身体的负荷让他无法承受,他并非是害怕伤痛,而是不愿意接受自己像一台报废机器一样,一天天过去,一天天损害,最后衰竭而死。当他拿到自己的确诊通知书时,Simon很坚决,不选择姑息治疗。
他说:我宁愿自杀或者安乐死之类。
在英国,鼓励或帮助他人自杀是犯罪,最高量刑14年。目前全世界只有欧洲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安乐死是合法的。其中瑞士,有三家安乐死机构是接受外国顾客。2002年以来,超过250位英国选择去瑞士进行安乐死,平均价格为7000英镑。
Simon联系到了最大的一家机构Dignitas,位于瑞士的巴塞尔。按照流程,要申请安乐死的病人首先要先给机构发邮件,递交自己的医师报告,会有一名医生来接待病人进行接触面谈,假如医生认为病人符合安乐死的条件,将会把报告再呈递给另一名医生,由他做最后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病人才能被允许实施安乐死。
该机构的一名医生Erika在介绍安乐死中要用到的一种麻醉剂。
身体的每况愈下让Simon越发沮丧,也更坚定了他选择安乐死的决心,他认为自己离开的理想时间已经来临了。
但是Simon的妻子,Debbie却反对安乐死,反对Simon的选择。
Simon和Debbie的小女儿在15岁时候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骨癌,接受了3年治疗之后,最终还是不幸地在18岁去世。距离现在也不过才两年的时间。Debbie认为虽然女儿遭受了疾病的折磨,但在医生的帮助下,坚强且快乐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美好时光,哪怕只多一天,多一刻也是弥足珍贵。Debbie有点生气,为什么Simon就不能坚持下去,不能因为生病就觉得自己没有享受生活和拥有生命的价值。
Simon已经预约了跟医生见面的日子,Debbie仍在尝试劝阻他。
对此,Simon的反应似乎有些激动。
病痛的折磨和身体的衰弱让Simon越发难以忍受,对于前往瑞士,他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在瑞士,要实行安乐死的准则是申请者必须身患某种疾病,必须精神健全,必须花了很长时间考虑过这个问题。医生的责任是经过和患者的面谈,判断他们到底是否符合实行安乐死的条件。
在面谈中,Simon很坚定表示,他不想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他选择安乐死并不是出于害怕。“I want to die。”医生也认可了Simon具备实施安乐死的条件,但是一旁的Debbie忍不住质问医生。
Debbie始终认为Simon会改变主意,这只是他未经思考做出的决定。
医生的回答是:只要跟他交谈就可以知道了,Simon是病人,但不是小孩,他完全可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医生说了一番话,道出了安乐死在情感挣扎上最艰难的一部分。
医生问了Debbie一个问题,看得出来她内心很挣扎。
Simon最终定了在他生日的当天,11月2日进行安乐死。
2015年7月,Simon的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来了。
Simon说话越来越含糊不清,旁人基本已经无法理解他的话,很多时候他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沮丧和愤怒。
Simon变得特别孤僻,他求死的决心也越来越强烈。
2015年9月,Simon不得不雇佣一位护工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搀扶他走路,帮他穿衣服鞋子。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状态越来越差。
而此时,英国国会议员对安乐死法案进行了表决,这项法案提议通过一条新的法律,允许生命少于6个月的人申请注射死亡,民众对该条法律争议不断。
“我认为,相信我们可以阻止说服年老而有钱的人被鼓励或是被怂恿或是以情感绑架的方式放弃自我的说话,非常幼稚。”
“我亲自照顾我的丈夫五年了,见证了生命如何变成了负担。”
“谁想远渡瑞士?为什么我们要远渡瑞士?为什么不能入大多数人所愿,在家中结束生命?”
“我们今天是来保护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而不是立法来杀害他们。”
“我深深担忧,我们会慢慢走向不重视那些生命的不归路。”
……
这项法案最终以118票支持和330票反对被否决。
Debbie最终还是拒绝跟Simon一起前往瑞士,事实上,Simon的家人都不同意他去实行安乐死,Simon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决定,毕竟他对深爱自己的家人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Simon自己也在努力地享受最后的时光,生活里似乎充满了笑声和希望。
2015年10月4日,Simon已经无法走路,必须坐着轮椅,双手也开始逐渐失去知觉。很快Simon将会失去沟通能力,这让他感到害怕。
2015年10月12日,瑞士安乐死机构的医生收到Debbie的一封紧急邮件。她说到当天早上Simon试图上吊自杀。
Debbie终于不得不接受,对Simon来说死亡是最好的选择这一事实。Simon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他决定把原先计划实行安乐死的日期再提前。跟过跟安乐死机构医生的协商之后,日期定在10月19日。
在这之前,他们举办了一个温馨的午餐会,告别身边所有关心Simon的好友。
Debbie还是很难过,但已经能坚强地说服自己让Simon做他想做的事。
Simon的母亲,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接受儿子的决定对她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身体原因,Simon的母亲不能搭乘如此长途的飞机。儿子离世时不能陪伴着他,这让她感到很遗憾。
10月18日,星期天。Simon在亲友以及神经科医生的陪伴下,终于搭上了去瑞士的飞机。
按照规定,在实施安乐死的前一天,Simon必须再面见一位医生进行面谈,确保Simon是在意识清醒的前提下做了这个决定,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他仍然可以反悔,拒绝实施安乐死。但西蒙仍然表示了对死亡的决心。
最后一晚的告别,左边这位是Simon的姐姐。
10月19日,星期一,Simon实施安乐死的日子。
早上9:37分。Simon穿戴整齐,安然地躺在床上,装满麻醉剂的输液装备已经准备就绪,他左手拿着的是点滴开关,只要开关一开,麻醉剂将会注射入他的身体。
他打开手机里事先用软件录好的给Debbied一段录音,这也是他最后的遗言。
“HI,Debbie,我是Simon,我真的很爱很爱你,Debbie。可是我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你,Hannah还有Zoe那么可爱又体贴的小姑娘。一直以来我脾气都倔得像牛一样,但我真的很爱你,Debbie。我们的婚姻如此快乐,充满欢声笑语,感谢上帝保佑让我们找到了彼此。身体机能慢慢衰退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有长达10个月的时间来慢慢聊。如果我撞车身亡就不会这样了,所有该说的事我们都已经说了。对我而言你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妻子,Debbie。我知道我们一直都深爱着对方。总之,时间的潮流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真的很爱你,Debbie,再见了。”
录音结束,Simon毫不犹豫地亲自动手打开了开关。
麻醉剂开始输入Simon的身体。
片里没有播出Simon死亡的镜头,只拍下了他逝世时围绕在他身边的家人和挚友。
工作人员将Simon的遗体放入棺内。
Simon去世两周后
Debbie说:“我记得Simon离开的情景,也记得他放了个录音,但是我记不清录音的内容了。我记得在他身边所感受到的温暖。那天早上我帮他把一切打点好,他还是那么机灵,他袖口的链扣扣得很到位,鞋子也刷得很干净,这些都令我很感动。我就说很爱他的这点,他真的很聪明。我模糊地记得我上了飞机,然后就只记得Erika(安乐死机构的医生)也在了,我们都在为他而努力挺着。对于他而言,我觉得他去瑞士的时间刚刚好。但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得承受内心的煎熬去结束他的生命,那真的是超乎寻常地艰难。而且我觉得自己仍然处于悲恸之中,一个人前一分钟还在的,下一分钟就没了。我找不到词来描述这件事是多麽的令人难以接受。我好生气,我好想他,特别特别想他,我很后悔没能让他的生活更加美好,假如我之前工作更努力点,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点,假如我那次没有骂他,或是他想怎么样的时候我能依着他,也许他就不会想着离开人世了。这样想可能没什么逻辑可言,但就是会不自觉地这么去想。“我做得够不够?”也许这就是我现在纠结的,我所做的够他这一生值了吗?“
Simon的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
安乐死这一议题不是非黑即白,我们都期待着有一天身患绝症的病人可以不再痛苦,死亡可以以一种更有尊严的方式进行,但是如何确定当事人真正的意愿,如何解决亲人们的创伤,都是关于安乐死不得不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