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K12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将“我爱我家”这个主题划归到了“我与我们”这个领域之中。该领域在一年级的领域目标为
1、我的身体形态和个性特质(兴趣、天赋和表达方式)成为了独特的我,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特质,提升欣赏自我的能力
2、家庭和同伴关系塑造了我的言行、思维、习惯。通过家庭和同伴关系对自己的积极影响来完善自我。
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通过“我的身体”完成了目标1的学习,下学期的“我爱我家”主题计划对目标2进行探究,并对目标1有着一定的迁移补充作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给了这个主题在家学习的一个契机,将课堂搬入家庭,理解家人的含义并接受家人的爱,最终学会表达爱。简短一句话,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在假期前的封闭研发阶段,主题中设计了“这是幸福的一家人”、“猜猜我有多爱你”、“永远永远爱你”三个单元,涵盖绘本学习、课文链接、平面图、戏剧、运动会、颁奖典礼等多学科内容,但由于在家学习的条件限制,只保留了第一个单元这一个版本。
家族姓氏
主题以百家姓为开启内容,孩子们通过诵读《百家姓》、查找自己姓氏的排行、讲述姓名故事等活动,初步体会到了姓氏中的家族,以及自己的姓名中蕴含的家庭希望和承载的满满爱意。
我的理想
《妈妈的妈妈小时候》、《妈妈小时候》这一系列绘本串联起了两代人的温暖的回忆。这两个绘本去年也被选入青岛课程《哇,都在长大》主题中。家庭的故事都是通过一个老物件勾连起来的,可能是一辆自行车,一本相册,甚至是一张留存了许久的车票船票,里面都蕴藏了一代人的生活痕迹。这两本绘本的最后一句结束语分别是:“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科学家。”两代人的理想变化印证了国家时代的变革,家庭关系和社会生活也对现在孩子们的理想产生了影响。
孩子们与家人共读绘本,再回归自身,手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做一名科学家、画家、老师、工程师、动物学家......就如同当今疫情危难时的中国,最鼓舞人心的一首诗歌——“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我也就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等孩子们长大了,就是中国的样子。
家族图谱
最后的任务设计灵感,来自《我家是动物园》这本绘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性格、样子,呈现在孩子面前的状态,都被形象化为动物,爸爸是只爱吃肉的狮子,妈妈是一个爱洗衣服的浣熊,爷爷是可以用肩膀托起我的长颈鹿,奶奶是爱美的狐狸,就连鱼缸里的金鱼也被当做了”鲸鱼“。
这不仅仅是对家人的单一描述,还有孩子们的想象、爱和包容,当然还有孩子式的调皮和戏谑。
正如《哇,都在长大》一样,《我爱我家》也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尽管特殊时期,整个课程的展开都进行了压缩,但却是真正和家人的一次共同学习。因为这是一个有着浓浓温情和爱的主题。每次读完这些绘本和孩子们的作品,都有满满的感动要从心底溢出来。
很多人一直有疑问,绘本故事在孩子成长中的用途有多大,这种不涵盖学科知识的主题教学是否真的能起到辅助作用。我记得暑假封闭教研的时候,牛献礼老师说过,“我们现在所做的课程并不是要取代国家统一课程,而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让课程根据时代和地域更具特色。”我们识字、组词、练习阅读,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直面情感,体会人生。当人生的成长经历中,有那么多爱积淀的时候,在读过像《很爱很爱你》、《逃家小兔》这些绘本之后,内心总会有那么一处柔软的地方,被爱击中,并能把这些爱回馈给更多的人。
做早餐
所以,课程的最后,我们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任务——跟家人一起做顿饭。稚嫩的小手开始打鸡蛋、洗青菜的时候,这顿饭同“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一样温暖温暖人心。
我永远爱你,无论你在哪里,我都永远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