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这本书是和《岛》一起买的,先看完《岛》,再看这本书,不一样的风格,显然更喜欢《岛》。
这本书相对比较喜欢作者对于“我”童年时代的描写。
“我”在被马克报复,雪佛太太处罚的黑暗童年里,和伊凡偶遇。
爸爸突然离家,自己轻易能占有别人的影子,这些离奇的事情显得那么猝不及防。
生命中其他的事情突然都成了背景,凸显在“我”身边的是别人的影子,“我”惶恐又兴奋。
每当回忆起童年,我们是不是都有些因弱小而胆怯的事情呢?
“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带点忧愁又有点悲痛,在这外省的小城市里,我拼命等着伊丽莎白垂怜而看我一眼,在绝望中等待长大。”
长大后,为人父母的我们再看孩子时,是不是都忘却了自己曾经的敏感与孱弱,毫不怜惜地呵斥与指责自己的孩子。
边看边想之余,我也轻轻地告诉自己:尊重孩子的童年感受。
“我”和伊凡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我”看到的影像是:伊凡妈妈的信从来不曾存在,工具间里那本被火烧毁的纪念簿中,只有伊凡写给妈妈的信。伊凡妈妈在生他时过世了,早在他会认字前就死了。
看到这里,泪水涌上我的眼睛,不是因为伊凡妈妈的早逝,而是因为发现伊凡所说的谎话。想想看,要捏造一封未曾谋面的妈妈写的信,他的心里隐藏着多少悲伤啊。妈妈的存在就像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一口无法被填满的悲伤之井,而伊凡只能以杜撰出来的信,为这口井封上盖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柔软、悲伤中那含泪的渴望幸福中的状态。
作为读者的我希望影子让“我”帮助到吕克还有更多的人。
当“我”与克蕾儿相遇,与苏菲交往和被唤回的记忆,最终“我”和克蕾儿重逢,吕克坚定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妈妈平静地离开,这样的书写让我一度很失望,后面再看第二遍时,又有些释然。
照我先前的想法,就会继“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一类之后又出现个“影子侠”了。
“我”是与千万个平凡人中的一个,不管童年惨淡印象中,父母的离异也好,被同学嘲笑,老师惩罚也好,也有美好的一面,与克蕾儿无拘无束地奔跑,放风筝……
长大后,“我”与千万平凡人一样有择业、择偶的迷茫,“我”在成长中与吕克一起更清楚、坚定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
在这期间,“我”有错过,有错误,但都是过程,最终“我”明白了,这才是是更重要的事实。
妈妈的葬礼后,“我”在学校的七叶树前,又重遇伊凡。
“我”真切地说出自己的盲目,更深切地理解爸爸和妈妈,伊凡帮“我”找回了最心动的邂逅,让我勇敢地去追逐。
这一次许是伊凡,许是妈妈的曾经的信“解放了一直将我禁锢在童年的枷锁。”
伊凡是谁?“一个拒绝长大的男人,一个被你解放自由的学校警卫,又或是在你需要朋友时虚构出来的影子,全都取决你的定义。”
儿时,在阳光下,在灯光下,我们玩着影子游戏,追逐着自己的影子。
现在阳光灿烂的白日,月光如水的黑夜里,多久我们不曾看着自己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