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依旧很小,小到一克快乐就可以塞满。
“年味”越来越淡了,我记得小时候是最有“年味”的。那时候我们过年一定要买好新衣,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等着初一一早再穿。
我记得年关将近时,妈妈最焦虑的便是家里的大扫除,早晚都要琐琐碎碎不停地念叨着。
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把电视机、衣柜、鞋柜、床都要搬出来,势必要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满心欢喜地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
大年三十还要贴春联,这可是个大工程,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归是要不开心的。
我很少能够坚持到《难忘今宵》,从来不会守岁,但也睡不好,凌晨5、6点就会给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亲戚邻居家来拜年的小孩们毫不顾忌咚咚咚的敲门声给吵醒。
再后来有了全年无休开放的公园,超市,各种节日,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留到年初一,那份满足感也在逐步消耗殆尽;
贴春联也是随便的透明胶纸一粘,费不了十分钟功夫,懒的话春联这项都大可以省去;
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滋味,越来越不爱吃了;
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时猛然抬头一瞟的画外音;
一年一度的“集五福”“抢红包”“拼手速”……仿佛在急不可耐的显示着年味还在
而现在没有小孩会特地熬一整夜守岁,熬夜早已成为常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我也不再是需要磕头的年纪,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慢慢地不在人世。
说起仪式感,人们最常喜欢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婚礼,很多人会不理解女人为了一个做给别人看的仪式为什么去花费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其实,婚礼除了是做给父母亲朋看,也做给自己看。
当我们在婚后的一地鸡毛里甩门而出去买刀的路上,也许想起了婚礼那天他诚挚的誓词心中为之一动,就放弃买刀转弯去买了他最爱吃的菜。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可以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好似丢了什么。
彼时是正月廿三,听说是个大日子,祭灶神什么的,现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东西随着家里老一辈坚守的人的极乐一起入了土。今日是周六,晚9点左右,坐在宿舍里,外面烟花四溢,煞是好看。
住的是六人间的宿舍,除去一孩子出去有约,一孩子淡定如钟,四人都急急忙忙在窗口看烟花,我也是其中一个,有个孩子从床上下来太过着急,拖鞋串了脚,有个孩子停下了手中正在练习的计算机二级题,想用手机记录美好的悸动。
我也看得到,看得到他们眼里亮晶晶的绚烂。
看,这次的像是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