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意思是: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习惯性反驳”。有这种心理的人,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张口就否定你,跟你唱反调。生活中,我们谁都免不了被反驳、被批评。但愚蠢的人,会习惯性的针锋相对,不赢不休;而有智慧的人,面对不同的意见时,先消化,再内省。
有人说:辩论,是毁掉幸福生活的一大杀手。不知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无论你说什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针对你,反驳你;无论观点是否正确,只要言语胜过别人,他就会洋洋得意、并引以为傲。可事实上,处处反驳,事事争辩,只会自断后路,将自己推向不利的深渊。与亲近之人辩论,会使之冷漠疏远;与旁人辩论,又会徒增怒气愤恨。过多的争辩,并不会让人高看你,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给你的好感。学会收敛,懂得克制,才是为人处世的最佳法则。
沉默有时候是最好的反抗。哲学家康德曾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的确如此,位置不同,不必争辩;层次不同,无需较劲。这世间,总有人会不满你、反对你;若是一一反驳,难免让自己满身戾气,惹人生厌。遇事不辩,不是理亏退却,恰恰是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君子和而不同,仁者向外兼容。
为人处世,反驳是本能,反省是本事。面对不善的言论,习惯性地辩驳、解释对于自身而言毫无价值,能敞开心扉接纳不同的意见,懂得反省,不急着去反驳,从而完善自己。看过一句话:盯人之短,则天下无人可交;看人之长,则世人皆可为吾师。当一个人拥有了自我批评的勇气,也就拥有了快速成长的底气。
无谓的反驳,并不能提升我们的能力,不去辩解,才能腾出足够时间,去精进自己。真正聪明的人,不在别人的嘴里沦陷,只在自己的心中修行。专注于自己的行动,深耕自己的能力,当你到达山顶就会发现,外界的声音,不过过眼烟云。
看过一个哲理故事:
有人问:“大师,快乐有什么秘诀?”大师答:“勿与愚者争。”
问的人说:“我完全不认同你的观点。”
大师答:“是的,你说得对!”
老子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善的人,反求诸己,察而自省;智慧的人,一笑而过,自我精进。一个人境界越高,越能以超然心态,包容和接纳别人的不同。
倘若有一天,曾经的那些愤懑不平,开始变得风轻云淡…那么恭喜你,你的格局已到达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