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读书刻苦。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初仕洛阳,从梅尧臣、尹洙游,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他积极参加庆历变法,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古文运动,很快被公认为文坛领袖。曾入朝为馆阁校勘、知谏院,直言论事,屡遭贬谪,历知滁州、扬州、颍州等。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回归颍州,谥文忠。欧阳修的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
欧文学韩愈而能自出变化,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1)《与高司谏书》、《原弊》、《朋党论》等议论文,因事抒议而工于辨析,除了能“中于时弊而不为空言”外,还能条达舒畅,以理取胜。
(2)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献的先河,其特点是变旧赋的骈偶对仗为骈散相同、奇偶错杂,既保持了赋体铺陈的特性,又使文气趋于舒缓,《秋声赋》。
(3)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醉翁亭记》记叙简洁有法,行文纡徐有致,多用带感情色彩的语助词,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句子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
(1)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他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作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在诗中常用语助词,如《庐山高》。由于多用古文的句法、气势入诗,故可称为古文体诗。
(2)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描述中杂以议论,如《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
(3)《戏答元珍》写景状物伴之以感慨议论,写得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然又深寓沉郁之气。
欧阳修词的艺术特色:
(1)在欧阳修的词中,情词的比例较大,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欧阳修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他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词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其《踏莎行·候馆梅残》。
(3)他的词不仅有颇得花间风味的温润秀洁之作,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如《朝中措·送刘中原甫出守维扬》。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他出身于农家,门荫为吏,长期任主簿、县令等职,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宛陵(宣城古名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他在庆历新政中站在新派的一边,早年为钱惟演、欧阳修诗友,交游酬唱,以诗名家。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是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重要的承传者。
梅尧臣诗歌艺术特色:
(1)梅尧臣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如《汝坟贫女》;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如《扪虱得蚤》。
(2)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东溪》写东溪水乡风景之美和作者暂忘世事的闲逸之趣,语言朴素,风格平淡,在看似无奇的描写中却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情感。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的。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景祐元年(1034)举进士。因范仲淹之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好议论时事,多次上书,是以范仲淹为领袖的政治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因“进奏院事件”遭旧党借故弹劾而被除名,离京寓居苏州沧浪亭多年,后起为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长史,同年卒。苏舜钦是以欧阳修为盟主的诗文革新的重要倡导者。今存《苏学士文集》。
苏舜钦诗歌艺术成就:
(1)在苏舜钦的诗歌中,以风格豪犷雄放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他前期的诗歌,揭露与抨击时弊无所避讳,充满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气概,但也难免粗糙、生硬之弊,缺乏蕴藉隽永的韵味,如《吴越大旱》。
(2)在他被贬谪而过上闲居生活后,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多了起来,不乏情景交融、精炼含蓄的佳作,如《夏意》,又如《淮中晚泊犊头》。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万言书主张变法。熙宁二年(1069)执政,施行新政,即著名的“熙宁变法”,因连遭挫折而失败。七年(1074)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今江苏南京)府。再相再罢,隐居钟山,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元丰八年(1085)新法被废,变法彻底失败。王安石于次年病逝。
王安石的散文成就:
(1)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很突出,无论长篇还是短制都很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很强,如《答司马谏议书》。
(2)王安石的小品文尤脍炙人口,虽篇幅不长,而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读之可以想见他那种刚毅果敢的政治家风度,如《读孟尝君传》。
(3)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即使是写游记和短文,也不放过发议论的机会。如《游褒禅山记》,记叙游褒禅山的经历见闻,而重在借游山之事作比喻以议论说理,寓以治学之道与人生哲理,阐明追求最高境界的道理。
(4)王安石的文章成就很高。其议论文字,无论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王安石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王安石诗歌艺术成就:
(1)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但也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他写了不少感时、咏史或怀古的诗篇,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河北民》。
(2)与政治上力排众议、实行变法相类,王安石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要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语调求劲峭,如《登飞来峰》。
(3)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王安石性情老成含蓄,感慨的怀抱趋于冷淡,而艺术和修养却更进步了。他晚年创作了较多的描写自然山水的小诗,新颖别致而雅丽精绝,如《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诗进入老境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的一面,又有沉郁悲壮的一面,被称为“半山诗”,亦即“王荆公体”。
王安石晚期的诗歌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王安石词艺术成就:
王安石词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词风影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桂枝香·金陵怀古》将以史为鉴的题材引入词中。政治历史的厚重内容,加上词中所展现的清肃气象,与同时代的“艳科”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了路。
四、曾巩、苏洵和苏辙
曾巩文章艺术特色:
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曾文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典,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四致明晰,如《墨池记》。
苏洵文章艺术特色:
苏洵博攻群书多年,厚积薄发,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谨严、说理周祥、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洵的学术渊源,原本兵家之权谋、法家之刑名,而舒以纵横家之捭baǐ阖hé;故其文章笔锋老辣,纵横博辩,极挥斥之致。
苏辙文章艺术特色:
苏辙的文章在接受父兄疏放洒脱文风影响的同时,以欧文为学习楷模,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尤近乎欧文之神韵。如《黄州快哉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