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算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44天了,期间有过好多次放弃的念头,因为一天过去,除了忙忙碌碌上班下班外,实在是感觉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或许大多数人的人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这样。好几次,我坐在电脑前,毫无心得可言,毫无感触可写,头脑里苍白的像是一张白纸,不,连纸都没有,是无形的一片空白,几乎连无病呻吟的词句都没有。从书架上翻出以前的书,或者翻看微信朋友圈、头条新闻,希望从中找到灵感,不知不觉时间就流逝了,然后又是一阵懊恼。
好在,还是坚持了下来。听说,一件事情只要能够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想起当初制订的目标,一个小目标,是坚持21天;再进一步,是坚持一个月;再进一步,是坚持一个季度;再是一年,然后是更久。只不过,真正执行起来,却真得不是那么容易,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够从细小处获得灵感;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够梳理出彼此之间的纠葛联系;要有丰富的语言,能够流畅表达此时此刻的感受,这些都需要有面对空气说话的勇气。
虽然有些是所思所感,有些是东拼西凑,但确实坚持了下来,回头看看前面写得一些东西,我也一阵惊讶,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写了那么多。之所以说是东西而不是文章,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根本谈不上是文章,有些稚嫩,有些浅薄,只是记录了彼时的心境而已。
在无从下笔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少得可怜,书架上的书有些看过,有些看了一半,有些可能只翻过几页,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名,陌生的是内容。哪怕当时看得入迷,此时也随着年代渐远而淡忘。而逼着自己坚持写下去,带来的好处就是无论看书也好,看头条新闻也好,还是看微信朋友圈也罢,都会带着一些思考,一些心思,让自己看得更深入,更细致。同时,也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有时候,我会想到,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比如在上大学时,那是在20年前了吧,好像也足够远了,能够把迷茫的时间用在看书上,或许现在的我不会如此虚弱。只是,这已不可能。此时,既然上路,就如同一个人的朝圣一般,继续走下去吧,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会是什么样呢?或者,不要想那么远,下一年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