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这个东西很没骨气,很容易受外界,改变自己带初衷。
坐在西安到太原的动车上,听着手机里传来低缓优雅音调,打开日记本开始敲打出自己此刻心声,这种出奇相似的画面出现的次数自己也数不清了。
七年间,在太原与西安两座城来回穿梭.每次情绪都大不同.总体上是有些低落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略带伤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都归结为想回家或者想离家.
从大学到研究生,从绿皮车到动车高铁,从十二个小时到三个小时,来来回回,有些疲惫。可能越长大越习惯安稳的感觉。
有些人说:生命在于奔波,奔波才充满活力。我以前挺同意这种想法,不安于现状的与安稳抗争。直到如今,有些恍然,我心里告诉我自己,我想安稳的扎根发芽。
西安这座城,称为“古城”,具有很厚重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是别人说的,我自己却没有那么深的感受。
在我眼中,西安就是长安南路沿线或者长安县大学城几公里范围,留下我一段成长轨迹的城。它的存在,就是我四年青春的最好记忆。
(一)
2013年前,西安与太原,还没开通高铁动车,只有绿皮车和快车,基本行程都在10个小时左右。那会感觉西安和太原之间很远,一晚上的时间,过的特别长。尤其在夏天,整节车间,弥漫着各种气味,空气中好似散发热气,狭窄的卧铺空间,直不起腰只能蜷缩着,汗水从额头颈部涌出,一晚上湿了一枕头。我自己身型比较魁梧,所以感觉卧铺很难受,对于身材娇小的其他人而言,或许空间很充足。夏天的我,容易出汗,可能是肾虚的缘故或者是肥胖导致,不管原因如何,夏天的我,过的很燥热,汗水像蒸了桑拿一般,从早到晚。
印象中,我坐过两次硬座。大学期间,管理自己生活费的能力很差,一般都是上半月顿顿撑,下半月餐餐饥。我的生活费不算低,一月3000大洋,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那会谈了个女朋友,花钱的项数也就多了起来,多数情况下,都不晓得花了些什么,就已经囊中羞涩了。作为一个男孩,我也很少问家里再张口,毕竟约定的生活费是已经不少了,遵守才能证明我已经是大人了。现在想想,那时模样是青涩的,想法出奇的稚嫩。
由于自己理财意识的淡薄,一般回家的火车上,多数是刚刚一张车票而已。那会的我,是极其自以为是的,自以为自己是男人,一个有责任的男人,所以不管最后回家前剩下多少钱,都会全给她,毕竟她也要回家。饿了可以有钱吃泡面,渴了可以想都不想买瓶水。现在想想,我还是把自己感动了。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喜欢调侃,更在意感动自己。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已是个成熟的男人,应该让小孩和女人先走,负起所谓的责任。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大男子主义的有些偏执。前几天,好几个人,可以说是我曾经和现在最亲密的人,都跟我说,她们太了解我了。也许真如她们了解到样子罢了。
有些事总与我们心中所想背道而驰,就比如“造化弄人”的说法。
(二)
13年7月,大学毕业,在沉醉狂欢后,坐上了离开西安的那列绿皮车。依稀记得,躺在车厢下铺,耳边隆隆声响不停,汗水还是不停从额头滑下脸颊,我有些燥热的不断翻身,浑身上下不自在。
思绪拉回我离开西安站那刻,在车站外广场上,我驻足拍了张照片,心想,西安我走了!现想,当时说的有些悲壮,还伤感了很久。站在现在角度,感觉更多是滑稽。我曾经以为,大学毕业,回到大太原,生根发芽,落叶归根。偶尔踏上西安这片故土,和友人畅谈当年,几杯下肚,醉意微醺,再感时伤怀一番。
怎奈,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命运却不那么以为。
我最终还是回来了,回到这座城,没有陌生感。可能是时间太短,但我更愿意相信是我已经适应了这座城的感觉。
我拗不过父亲,只能选择来考研。尽管当时,我不太愿意接受这种选择,可惜父亲这个大腿不是我小胳膊所能抗拒的。为此,我们爷倆还争执一番。最后我妥协了,有些不甘心而不得不妥协。
其实从小到大,我基本都只能顺从他。不是我软弱也不是我愚从,更多的是父亲在我心里是一种崇拜。最近,我读朱自清《背影》,读出来一种敬意。只有到一定年龄,经历一些事情,才能领会父亲给“我”买橘子,背影消失在人潮中的感情。
考研来西安那次,是父亲陪我开车来的。租了个房子,置办了些被褥和日用品。陪我呆了几天,我第一次觉得父亲除了事业上雷厉风行以外,在生活上都那么细腻。亲自动手和我把房子收拾出来,干净而亮堂。电卡冲了电,床上铺了垫子,书桌挪了地方,一切规整好。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西安这座城,开始了考研,痛并快乐的三个月。痛,在于我底子薄,考上研距离很遥远,过程很艰难。乐,在于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坚信起步慢进步快。
我们以为我们长大了,而在父亲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也许哪天我们是父亲了,才懂了。
在西安的三个月,恰逢寒冬。
我记得那年的圣诞节,小寨钟楼人潮涌动。我一个人从小寨走到钟楼又走回来。第一次深深觉得这座城是那么陌生,至少与我是这样。寒风下,我紧了紧绿色大衣,继续在人群间穿行。那年我24...
(三)
我高中喜欢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西楚霸王项羽和越王勾践,经历磨难,凭借个人毅力终复仇的故事。
2014年,9月09日,太原的天,晴朗。
太原与西安之间,高铁开通了。从10个小时的绿皮车到3个小时的动车,有种鸟枪换炮的赶脚。我不是反感绿皮车,只是觉得对我而言,一个胖子而言,太折磨了,彻夜难眠耳边隆隆作响。
我终于要去读研了,不知道是当时是喜是忧,不过我在那天发了条状态:“当选择了,就没有后悔的权利,仅此而已。”可能这就是发状态的一个好处。偶尔翻翻以前状态,可以了解当时的心境。正如史料一般,我们可以窥探出历史上当时人们的一些处境,观点,思想等。这已是史学家的范畴了,我一个庸俗不懂历史人文的流氓,还是继续写我的油盐酱醋就好。
读研对于我而言,是人生转弯超速的开始,这是最近我自己总结的。有些自恋而不要脸,但是我还是认同我的想法。在这三年间,我往返西安太原次数已记不清,不多也不少,这是相对而言的。每次在路上,在动车上,我都会听着小说,敲打iPad,写下自己的心情,这已经是我的习惯了。正如此时我就在做这样的事,不会徒劳,至少能重现认识自己这段时间的想法。
读研期间的西安,跟以前相比有了些变化,这是从我自身感受说的。可能是周围的人或环境影响吧。
这座城世故了也没人味了。
校园依然是在长安南路沿线,操场却铺了塑胶换了新衣,周围人也不是非黑即白了,多了别的颜色。
我还是我,那个眼中只有白色的我,善意的看待一切。然而,西安这座城,却在雾霾里呆了太久,少了人味。
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了这座城,习惯了世俗习惯了尔虞我诈习惯了冷漠白眼。
这就是成长了吗?成长让白眼狼吃不饱,成长让人之间少了温情多了嫉妒。如果是,我觉得那句顺从吧!谁让,我也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不能空披狼皮不吃肉,更不能披着狼皮被狗吃。
啰嗦了这么多,自己都有些觉得腻歪。不过我还是爱着西安这座城,因为有她,感到了安心。因为有她,不畏孤独。一起压过的马路,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这就是这座城给我的慰藉。不做许诺,诚心期望。
车已行进了两个小时,马上就进入太原了,我的家,那个没有勾心斗角和阴谋诡计的港湾,温暖而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