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最早接触的文学类型是什么?那一定是散文。
比如初中课文中经典的散文篇章: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鲁迅的《朝花夕拾》等等。
于我而言,散文,像劳累之余的一杯咖啡、一份茶点。像是旅行时到达一个房间,掀开窗帘无意中看到窗外陌生又迷人的风景。
读散文,是给心灵的一份奖赏,是铺展给心灵的一种氛围感。
散文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行文如涓涓流水。
看名家的散文更是一种享受,一篇文章,就像在独处时燃起的一支蜡烛,看一颗孤寂的心在与这个世界对话,孤芳又不自赏,透过幽暗的光,我们总能感觉到传递给我们的一点点温度和那一点点迷人的气质。
今天为大家分享5本经典散文,建议每个人都好好读一读。
01
《也是冬天 也是春天》
作者:迟子建 / 豆瓣:8.5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迟子建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著称,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与感动,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无论是追忆往事还是慨叹人生,迟子建都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情感波动。
书中包含多篇经典篇章,如《好时光悄悄溜走》、《撕日历的日子》、《腊月的守灵》、《北方的盐》等。
这些文章不仅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还蕴含着作者对生命、时间、自然等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02
《人生忽如寄》
作者:汪曾祺 / 豆瓣:9.1
“那时我们都还很小。我们在荒野上徜徉。我们从来没有那么更精致的,更深透的秋的感觉。”
封面一眼沦陷的书!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好像自己被包裹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里,又好像置身于广袤而灵动的田野中,清风拂面,暖阳沐身。
书中将人生比作一场匆匆的旅途,我们都是这旅途中的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汪曾祺以细腻的心去体味人生中关于时光的意义、人在旅途的感悟以及在都市找寻宁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超级温馨治愈的散文,很贴近生活,以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
03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作者:史铁生等 / 豆瓣:8.0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这部散文集收录了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2位文学大家经典作品,包括有《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四十余篇散文名篇。
大师们的文笔细腻温暖,通透豁达。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转化为富有哲理的文字。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思考录。
它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静,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与意义。
04
《城南》
作者:朱鸿 豆瓣:9.5
“城南有我的故乡,生在此,长在此,立志在此,并由此出发,入世用事,从而念念不已。”
这本书以长安城南为背景,通过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是对长安城南的一次深情致敬和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感悟。
书中既有对山川河流、楼观寺院的描写,也有对历史人物、风俗民情的叙述,更有对作者个人成长经历的回忆和感悟。
朱鸿老师生于城南,长于城南,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乡情贯穿全文,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共鸣性。
05
《心安即是归处》
作者:季羡林 / 豆瓣:8.1
“人生漫漫数十载,辉煌荣耀时,失之淡然;举步维艰时,处之泰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话出自此书,一本包含季老百年生命智慧的书籍。封面有这样短短几句: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愿你历经沧桑,永葆天真模样。
季老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许多大苦大悲,也许正因为如此,季老的一生才会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用质朴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读完之后,焦躁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生来就不该为外在事物而活,只求遵从本心!
看尽繁华,才知简单最美;人生无常,阅尽霜花,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