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43
《公路上的“众筹小课”》
众筹七班乙 志慧姐
今天下午,我们团队一行五人需要从北京去抚顺考察一个项目。一帮爷们,一不乘飞机,二不坐高铁,仅仅是为了可以随时下车抽烟,竟约定一人开两小时,驱车700多公里“自驾游”。从16:00出发,估计今天凌晨一点多才能到达目的地。
六座的SUV中,一位架构师,四位非架构师,近八个小时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一开始,我静静地听四位侃爷轮流的高谈阔论,从抽烟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到企业怎么熬过严冬;从朴谨惠到川普,等到他们侃到“山穷水尽”不作声了,我便问他们愿不愿意聊聊你们心中的众筹?没想到,他们除了说了一句“大伙凑钱干事呗”,其他也就打住了,我便申请开“众筹小课”,问他们愿不愿意听免费流动的众筹课?
无疑,全票通过我开讲,于是,我便从2013的北大1898咖啡,讲到2016的第三届中国式众筹年会6000人共同煲一锅1000亿美金的“钉子汤”……!从海波的“北京第一站”,讲到我正在筹备中的“国民厨房”……!直到把我自己讲累了为止(这里着实佩服杨众筹在年会上,三小时自始自终慷慨激昂,一气呵成的演讲)。
也许是我讲得比较投入,也许是他们听得比较专注,在SUV流动的微课堂里,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肯定了众筹在未来的市场价值;同时,也质疑人多嘴杂的管理效果;还有建议项目众筹的发起人怎样才能合理分解责任,而不拟独揽责任;最后,还要求以后有适合他们的众筹项目,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参与。
突然,我想起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十二个假设中有一个假设:“沟通的意义决定对方的回应”。
其实,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我们认为自己说得多“对”都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意义。因此我们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话可以有很多方法说出来,听者能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车还在行驶中,车厢内外全是黑,只有四寸方屏亮着原创的灯,记录下这大千世界,又多了四位认可中国式众筹,且愿意参与煲“钉子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