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9年,14年来到上海,现在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教高中语文的老师),之前一直机构里当老师,是她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她有一个4岁女儿,在上幼儿园,她老公是在华师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
她和她老公因什么而认识的,没有聊到,我想从第三视角将他们的故事写下来
那时,还没有微信,流行的是QQ,他们是研究生认识的,女生在南昌,男生在上海,他们都是文学专业,所以会在QQ里有很多文学上的探讨,聊得很契合,女生会经常翻阅男生在QQ空间写得文章和观点,这样的联系一直没有断,女生读研二时要着手写毕业论文了,当时毫无头绪,会去跟男生交流毕业论文,同时女生也抱着可以有进一步的想法,于是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了,他们虽然是异地,在一种互不言说的氛围中默认了男女关系,女生毕业后,去上海找男生,终于结束了异地恋,结了婚
女生的条件在上海很难在学校里当老师,于是选择在机构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一做就做了7年,在21年底的时候,因为家庭因为小孩,离职了做起了自由职业者,而家庭矛盾一直存在着,婆媳关系紧张,男生会对她进行言语PUA,而她有在寻找精神出口
(今天跟她聊天完全看不出来她曾经差点抑郁,她现在的状态很好,有一些接纳这一切的感觉)
前年她有一段时间下班后不愿意回家,会在外面转悠,等到不得不回了才走进家门,因为她觉得这个家不是她的,等她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她可以自己带孩子,让她的婆婆回了老家,她老公至今不能理解,但她还是坚持,虽然她婆婆不再身边了,那一段时间还是没走出来,她会像祥林嫂一样,跟朋友同事闺蜜反复的诉说着她的哭她婆婆的不好等等,
男生从事的是文学编辑,每天接触的都是经典文学,对畅销书公众号文章等内容嗤之以鼻,而女生的很大精神出口就是参加某个社区里的活动/直播/读书会/冥想等,男生带着偏见批判着这个社区,无法接受女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个社区上,冥想禅修这些都是无用的,应该多看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经典文学,
有一次男生在书房里工作到了凌晨一点,若是女生工作到这么晚的话,男生肯定会说不要熬夜巴拉巴拉的,所以看到他在熬夜时也想这样调侃一下,男生回复说,我这是工作,这之后是会出成书的,你那做的都是些鸡苗蒜皮的事,女生很想跟他争论的,想想还是放弃了,不想有争吵
男生和女生会有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时候,会有观念不契合的时候,女生会觉得他太务实过于理性,也有点不可理喻有时又太直男了,偶尔也会崇拜他,他对文学的高追求让他的表达不会流于表面,有时不认同但观点精辟,女生在不断的理解男生,并想办法把关系维系的更好一些,而男生却没想过要去理解女生,不过女生在社区的报团取暖后,决定先让自己过得自在轻松些,然后潜移默化的影响男生,这一切慢慢来
在她加入社区后,她申请进入到一个公益教练小组中,在里面尝试的发她想要教练的意愿,很快收到了回复,抱着试一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一次,感觉很不错,心情纾解了一些,后面教练主动发起了两三次,女生慢慢的打开了自己,之后她们成为了朋友,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行教练式的引导,而是朋友之间的聊天,后面她主动链接到了另一位教练,这次她聊了很多,聊到社区给她带来的变化时,她哭了
在社区里,她的情绪又被理解,她表达的所有不会被认为是矫揉造作,同时也让她意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多了些觉察,开始关爱自己了
我听完后,我很不能理解,他带着偏见的表达和拒绝接收女生的观点,女生怎么还愿意跟男生进行正常的交流的
也是因为一个人独处惯了,我想象不出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可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