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迎婿日”或“姑爷节”。民间认为,出嫁的女儿在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否则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有一句民谚这样说:“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正月初二,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尽一份孝心,也是中国人和谐家庭观的体现。
俗话说的好:“一个姑爷半个儿”。中国人最亲密的是血缘关系,姑爷有“半子之劳”。大年初二,姑爷精神抖擞,穿戴一新,带上丰厚的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正是一年一度作为“半个儿”见“亲娘”的机会,以慰问“二老”。有的地方称新女婿为“娇客”,对于“娇客”拜年,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回娘家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回娘家只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女儿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儿,当姑姑的必须要给侄儿红包。回娘家并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国陕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习俗,是与收麦打场的季节相关。俗谣云:“收了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看娘。”不仅如此,送年礼,既有数字上的讲究,也有谐音上的讲究。首先是送“双儿”不送“单儿”。取“好事成双”之意,图的是个吉利。装点心匣子或装果篮儿,其种类要为双数,四样、六样或八样。其次,注重所送年礼的谐音,有些东西的谐音“犯忌”,不宜送人。送水果时不送梨,因为“梨”与“离”谐音,不吉利。不送钟表,“送钟”与“送终”谐音。给生意人送礼不送“书”,“书”与“输”谐音。拜年时讲究送酒,因为“酒”与“久”谐音,有“天长地久”之意。
正月初二回娘家的话,其实,在菜品上也颇有讲究。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所以总的来讲,娘家之中准备各种各样的菜品,也是希望女儿和女婿可以开心,未来婚姻生活也可以幸福。
无论哪种习俗,中国人的年,都离不开团聚和祝福两个主题。热热闹闹的聊天,开开心心的吃饭,简简单单的陪伴,最美的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团聚的热闹。祝大家新年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平安,在未来的一年里,吉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