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各路媒体也做过一些宣传,于是有不少热心人慕名来探望我。也许在他们的预想中,一个三道贩子心里装着一捧捧的文字,似乎就能美得气贯云霄,可当他们在喧闹拥挤的菜市场,近距离地看到皮肤黝黑的我用杀人般通透的眼神清点着手上五块十块的毛票后,他们不得不失望而回。我的内心可能有猛虎,但绝对没有蔷薇。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写作,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与孤单,让我这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或者,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缺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这是陈慧在《世间的小儿女》中自序里写的一段话,字里行间无一不在透露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平凡,为生活、为生计而努力的人,但在生活的百般蹂躏下,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片净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 。无论生活有多么的不尽人意,她始终都守护着自己的灵魂深处的乐趣。
《世间的小儿女》作者走在大街上很快就会被人海吞噬的陈慧,和我们一样过着为钱而奔波的日子 她先是开过日用小杂货店,帮人缝补衣服,做过裁缝。后来有了孩子之后,因现实所迫在菜市场摆起了地摊儿,每天凌晨3点都得起床,去菜市场抢地盘儿。
和我们不一样的是,她利用摆摊之余的闲暇时间进行写作,用文字来消遣生活的不如意,努力而平凡的坚持着。用他的话说就是“弥补旧路上的缺憾,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时光荏苒,纵然陈慧离开家乡已有三十余年,但仍对家乡的左邻右舍,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情感,还可以清楚的描绘出童年趣事,以及童年影响她一生的人情世故。
童年里,有一位叔叔对她人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最让她记忆深刻的。这位叔叔是她养父家磨坊的一位帮工,名叫泰成和,爷爷奶奶都亲切的叫他和儿,而作者陈慧也自然的叫起了和儿叔叔。
和儿叔叔在磨坊里帮工时,还时不时的带上一些书,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白天需要在磨坊里照看生意,磨坊一旦停电,他还得赶回家一趟,看望自己的妻儿。只有到晚上停电或者跳闸的时候,他才有一小会儿的时间凑到油灯下静静的捧起书。
和我们现在的普通人一样,一边儿需要为生计,家庭前后奔波;一边儿还想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稳的解脱。
相比之下,年幼时期的作者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在读书上。
偶然的一次机会,陈慧与和儿叔叔的书结了缘,变成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她知道和儿叔叔的书总是放在枕下面,和儿叔叔也任由她私自去翻阅自己的书籍。
只要放学回家,他就会爬到和儿叔叔的床头翻找书籍,然后津津有味的阅读直到奶奶掌灯。
和儿叔叔的书比他自己的童话故事经常很多,但是书中有一半以上的字,是他不认识的生字,不过字读半边不为错,生吞活剥的的阅读下来,也能领会到一本书中的精髓。从此陈慧便爱上了阅读。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慧所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在记录者身边的一些小事以及自己的感受,于是写作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小事,无论生活有多么的忙碌,她都要抽出时间去读书写字。
人的一生都不是顺顺利利的度过的,在陈慧的一生中,同样经历了许多坎坷。婚姻的解体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一生中重大的打击。陈慧肯定为此悲痛过,但是她却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而是把它当做人生中的得与失。
读初中的儿子问她:“妈妈,到浙江来你后悔了吗?”她说:有什么好后悔的,普通人的一生无论怎么进步,总会有所得失,人到中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信念支撑着即可,其余的一律都是纠缠。
是啊,回头想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哪一个普通人能够过得顺心如意,有哪一个婚姻不是一地鸡毛?为什么要去为自己不喜欢的事埋单?每个人都一样,做自己就好了。
像陈慧这样,不用在意别人预想着一个三道贩子,心里是否装着一捧捧的文字,别人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苦,也就无法感同身受。
令我钦佩的是,陈慧内心有一片净土,承装自己心灵的净土,写作对她来说并不是为了利益,而是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柔情,一丝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