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哪吒2》火爆,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成了热议焦点。他可不是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的完美老师,但他的教育方式却让人眼前一亮,是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给当代教师带来了诸多启发。
一、道德情操:以真性情破除权威
好老师就得高大全、无所不能?太乙真人偏不走寻常路。他身材肥胖,操一口“川谱”,骑猪腾云,袒胸露肚,甚至因为贪杯让灵珠被调包。
这些“不完美”反而拉近了他和哪吒的距离,消除了师生之间看不见的隔阂。教育本就该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
就像我们身边的老师,谁还没有点小毛病呢?太乙真人告诉我们,别总想着把自己包装成完美的“圣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小缺点、知识盲区,和学生平等对话,教育才能真正接地气,从冰冷的“神坛”走进温暖的“人间”。
二、育人智慧:从“填鸭”到“引路”转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吒是“魔丸”转世的叛逆娃。太乙真人没用老一套的道德说教去压他,而是带着他进入山河社稷图的幻境,让他自己去面对内心的恐惧和挣扎,一步步找到自我。
这不就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好的教育是教人发现真理”嘛!
现在的孩子各有各的特点,教师应转变一味地灌输知识的观念,而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闪闪发光。
三、躬耕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太乙真人虽位列仙班,法术高强,但他可不是个躺平的师父。
天尊把守护灵珠的重任交给他,虽然中途出了岔子,他明知哪吒是魔丸转世,但他敢于担当,弥补过错,毅然收哪吒为徒,走上一条艰辛调教“魔丸”之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哪吒一起成长。
教师们也一样在教育的田野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和学生一起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敬爱的老师。
四、仁爱之心:用信任对抗偏见哪吒被世人当成“妖怪”,人人避之不及,但太乙真人始终信任他、包容他。哪吒踏上艰难“逆天改命”的旅程,太乙真人一路为他保驾护航,这种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让人感动。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灵魂,老师们要像太乙真人那样,用耐心和爱心去“看见”他们,帮助“问题学生”打破偏见的枷锁,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被信任,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温度。五、弘道追求:教育的“大格局”太乙真人眼里有正义,心里有真善美。当他发现无量仙翁炼丹看似为民除害,实则违背道德,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哪吒一起对抗天庭权威。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哪吒,什么是真正的对错。这不就是教育家的弘道追求嘛!
老师们要有胸怀天下的视野,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学会用善良、正义的眼光看待世界,这才是教育最本质、最深远的意义。
教育从来不是一门完美的艺术,而是一场灵魂的共舞。太乙真人的教育实践,生动地告诉我们,教育家精神其实就在日常点滴里。教师们不用刻意追求完美,只要真诚、智慧、有爱,就能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点灯人”,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