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什么,读书是在看别人的认知,思想,在我看过的很多书里,基辛格的《论中国》我觉得是值得一看的,想了解西方怎么看中国的,想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想了解国家政治的,都是可以通过这本书来增加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当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在中美关系由合作慢慢变成竞争的状态下,书的内容除了客观外也有不少主观因素或者外来因素影响,因此独立思考是比较重要的,当然任何书都有主观因素,所以是否全盘接受在于各读者自己的思考。
作为和中国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人,他对中国的认识,以及近代中国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书中第一章先从中国的历史讲起,可以看出西方最顶层的那些人,骨子里是很羡慕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时又觉得中国人骨子里因为这些元素而瞧不起外国人,有吗,我想不能单以有没有来回答,在发展的几十年里,以历史自豪的人有,崇洋媚外的也不在少数,西方掠夺积累的经济资本以及领先百来年发展的工业技术积累,放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是傲人的本钱,然而,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唯一能和这些相比且更具深度的就是中国的历史沉淀下来的诸多思想,书法,绘画,美食,孙子兵法,儒道思想等等,这些上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又是中国傲人的资本,在默默无闻处,仍然是由很多民族自强的人士站出来为祖国发展做贡献,而这些人无疑不是深刻了解中国历史,思想的人,这就是中国复兴的伟大动力。
书中第二三章讲了清朝的衰败,不同于教科书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看到清朝除了腐朽之外,仍然有一群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想尽力拯救中国,然而西方率先发展的工业革命就好比是降维打击,在实力面前,任何技巧是挡不住的。
中苏美格局,随着二次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大致一定,美国由于偏于经济能力十分强大,核武器的出现也导致美国已不能轻易挑战,苏联击败了德军,虽付出惨重代价,但也得到了工业的发展,中苏虽为相邻的大国,但中国本质上未发展过工业,在这些老牌工业大国里,虽然苏联同为社会主义,但其骨子里并不承认也不接受的。然而中国既然是社会主义,以共同主义的名义,苏联显然是想拉近中国,于是中苏关系很好,但这种好,本质上苏联也是想把中国当做儿子而不是兄弟。
朝鲜战争,中美之间的血战,从这场战斗中又包含了什么呢,苏联对中国是矛盾的,想控制又控制不了,自然也不想中国强大,朝鲜战争中国是无奈的被迫入场,而这被迫的原因苏联又起了多大作用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总而言之,中国用血肉的代价打了立国之战,也种下了美国衰弱的种子,苏联无疑是这种战争的最佳利益者,战后也因此对中国进行了工业援助。
中苏关系恶化,这似乎是必然的,苏联控制不住中国的情况下,中国的实力增长对他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这并不是哪一个领导的问题,这是苏联本质和地缘政治的因素。
十年文革,这一点我们在教科书上看的比较少,可能是因为其带来的伤害比较大,然而再仔细回顾下当时外部环境,与苏联,美国同时交恶,意味在在世界陷入封锁,然而中国当时还在发展工业,发展工业需要大量资本,也需要市场消费,在一穷二白的中国想维持基础的工业有多难,基辛格书中说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有意为之,想打碎传统思想,竖立新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来看。这里我提下几个我的思考,
1.文化大革命是否有演戏成分,让美苏看到机会从而吸引资本进来打破被国际势力封闭的状态。
2.改革开放需要新的思想解放,发展经济不能以简单的对错,资本主义是错的,社会主义是对的的问题来看。
3.是否是想从思想上,从政治上处理了官僚资本主义。
中美交好和越南战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战争,简单来说就是苏美的背后战争,经历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有了深深的忌惮,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反而开始骚扰中国,中国一方面也需要解决外部封闭问题,美国也想对付苏联,中美建交对两国来说是突破性的,历史性的,这是在双方过去经历了几十万牺牲的代价的达成的合作,总体来说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中国得到了经济发展,美国最终击垮了苏联成了世界霸主。
苏联解体,这是一个世界格局改变的标志,从两极格局变为一超多强,美国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然而中美关系也开始慢慢的转变了。
书中也写了中国后几位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关系处理的方式,就不一一讲了
最后说说总结,这本书有客观以及主观的部分,客观的部分好好看看,主观的部分好好思考,书中比较少的说美国的动机和对美国的看法,尽管中苏美关系占了很大篇幅,但毕竟考虑到作者是美国政治人物,因此也能理解,但总体来看,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毕竟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