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爱人和我聊天,又说到教育焦虑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相对来说,我是比较“佛系”的家长。我爱人可能是因为时不时的会接触到疯狂“鸡娃”的“海淀妈妈”,一受刺激,教育焦虑症就会“间歇发作”,每当这时候,我就要对爱人进行心理疏导。
我不会感觉特别焦虑,是因为我对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有许多思考。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思考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想明白了,教育焦虑自然就会缓解。
第一,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什么?希望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希望孩子如何度过他的一生?我相信这类问题,绝大多数家长都思考过。但是我敢断言,50%以上的家长没有做过深入系统的思考,80%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感到深深的焦虑,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窝蜂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学校喊减负,家长很抓狂;这背后都是缺乏对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的深度思考,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缺乏战略定力,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很多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设计”或者叫“规划”人生。其实我想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且不说家长给孩子规划的人生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未来20年甚至更长远的社会需求,单从“人”的角度来说,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能规划出来的。
网上还有一句更“扎心”的话:那些连自己的人生都没规划好的人,却想去规划别人的人生?还那么信心满满,哪儿来的勇气?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第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构成全部教育的有机整体,对于三者的关系,国内外教育专家都有过论述,主流的观点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前两者的延伸。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致的任务。”
我们这届父母基本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该如何分工协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等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家长并不清楚。
先说学校教育,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又叫系统化教育,就是采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这是大工业时代西方社会的产物,清朝末年传入中国。就是说在现代学校教育环境下,学生就像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尽可能标准化,系统化,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多培养学生。这是学校教育的属性,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即便到了现在21世纪,学校教育的这个基本属性也没有实质性改变。
而真正培养孩子自我意识、为人处世、社会交际、生活能力、性格养成等等这些软实力、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是家庭教育的职责。
咱们国家这几十年,两代父母们把家庭教育搞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形成家庭教育的畸形发展,从而造成中国家庭教育的本质严重缺位!
学校教育侧重教知识,家庭教育侧重培养软实力,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分工。而社会教育机构是辅助力量,能够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
第三,怎么样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融合性、针对性、终身性等等这些特点,我们这届父母大都知道“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也都明白原生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影响。人们常说: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而“家庭”恰恰就是复印机。
要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方法其实很简单: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首先做到。还是那句老话:养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炼。自己不想练,单纯的让孩子成长,有点难。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的思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认同,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