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还照读书窗”。今天看到葛兆光的文章,很是触动心灵。
这个情景在现代,大概很难再见到了。网络的发展,已经压过了纸质的书。随着社会的发展,纸质的书也趋向“现代化”,大部头,大开本,封面华丽。再找几本线装书,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那种简易、古朴的铅字书本都难。
我们从小就读书。小学、中学、大学,那时的书古朴,很亲切。现在的课本比以前“亮丽”多了,纸张厚厚的,白白的,插图也五颜六色。以前的书简洁,纸张有些泛黄,插图都是黑白的,看着都亲切,有些温暖。
从小到大到老,我们读书很多。太古远的,“学富五车”,可能那时是竹简书,弄成现在的印刷铅字书,可能也就几本吧。“读书破万卷”,“万卷”,在现在出版的书里,有的一部书就几千卷,万卷看来也不多。这些古代看来很有学问的词,流传下来,不是让我们去比较书读得多少,我们一天就可能看好几卷呢。只是觉了古代的书,不管是竹简也好,卷书也罢,总比现在装帧精美的“图书”更有学问。
不好的文章是成不了书的。不像现在,很多书都带着铜臭。那才是真正的书。
窗下,油灯,读一本线装的古书,还是竖排版,右翻的,纸软软的,真的成卷。那是多么诗意的画面。
“深夜还照读书窗”。怆然。只有古代有。
现在,读书向着实用。闲人读闲书的闲情难觅。所以现代人成不了诗圣,也出不了大家。
深夜窗前读书,很诗意,一直留存在理想里。刘勰说的“研阅”、“博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古今都是。只是在今天,好像视通万里更现实。刘勰的那个时代是在思想上,我们是用眼睛。但今天少了研阅,博见,也少了思接千载。思接千载只是一部分人的事了。
怀念“夜深还照读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