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抓娃娃》,最大的感受是这里面主角呈现出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格:可以说是只信自己的perspective
我觉得,他身边也不是没有别的perspecives,可是人依然可以做到无视,那还蛮神奇的。就感觉人这种动物吧,拥有很多的“智”,以及丰富的感官,周围也可以有很多“智者”或者“聪明人”,但不妨碍其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完美契合在社交媒体上读过的很多故事。大致框架都类似,博主或者评论者,都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一方观点里,并且非常的笃定“自己就是对的”。
接下来我会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也许就是“存在感”?因为完美总是会接受来自他者的凝视和judge,没有人可以真空成佛(也许佛也只是一种被judge之后的高位罢了?)……这种来自外界的评价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想得到认同,想被称赞,是很天然的“欲望”,甚至,想得到认同这件事可以被“美化”为找自己的“归属地“(其实是不是也是一种小团体”呢?)……可以将观点/观念不同的人标记为“异”或者“敌”甚至……这一点也契合了最近断断续续看的综艺《十天之后回到现实》。
这种存在感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如果外界没有主动给,就会自己先来一针鸡血“自信”讲演,然后寻找group(是不是又和霍比特人的剧情联动了?)。突然感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很多的戏剧剧情,不过是perspective的问题。
认识到这一点,又增加了几分开心,在我这里,开心很简单。
回到待人接物的问题,我自己还蛮喜欢“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突然想起上周五的party,其实希望自己更耐心一点,对于熟悉的同事,应该多多给他们一点耐心帮他们介绍也好,或者闲聊也好,都行……还是需要更自在一点的心境吧
此刻背景音乐是《万物盛开法则》— “只要我不在乎,就没什么能伤害我”。
叔本华说过:“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嗯,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