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雯雯前两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吐槽自己去前东家公司办离职手续时吃了一肚子瘪的郁闷心情。
那家公司我也待过,不用细问就能想想那个HR苦大仇深翻着白眼爱搭不理的表情,以及一张口就是别人欠她800万的没个好言语的口气。
换做是以前我可能也会跟着吐槽,但是现在我忽然觉得那个HR其实挺可怜的:她平时得被亏待得多么厉害,才能涌出杀伤力这么强大的戾气啊!
2)
在我刚认识我先生Z的时候,我也是一个充满戾气的人。
我自卑,脆弱,敏感,易怒,拧巴,跟个刺猬一样随时启动防御状态,动不动无名火就蹿上心头。
比如我先开始攻击他的智商,却在他开玩笑地评价我的外貌时大发雷霆。
比如我会因为原计划出门的时间推迟了,非常不高兴地宣布取消出行。
比如我会在吵架的时候口不择言的骂他傻X然后让他滚蛋。
比如我会在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冷冷的嘲笑他“我早就说告诉过你别这么做。”
若以另一个人的眼光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自己,我真的不会选择和那样的自己谈恋爱。
大家都说我生完孩子后平和了很多,散发一种母性的光辉。孩子对我耐性的磨砺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其实是在怀孕生子的过程中,我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逐渐开始认识自己的种种行为,开始接纳以前不可能接受的东西,包括这个劣迹斑斑的自己。
某种意义上讲,生完孩子之后我的意识才开始苏醒,开始了一些自我救赎的举动。
3)
回想起来是什么养成了我乖张敏感的性格,主要是原生家庭。
最主要的,就是我的母亲。因为她就是一个充满戾气和负能量的人,极度情绪化,控制欲极强,稍微不如她意就是拳打脚踢。
是的,拳打脚踢这四个字我一点没夸张。
在我上高中之前,(没错,我初中还在挨打)挨过的打不计其数,而且很多是莫名其妙。
我现在记得的最奇葩的一次,应该是我已经十来岁,比较属于不太好打的那个年纪了。
很寻常的一天晚上,我母亲在卫生间,喊我给她送一包姨妈巾,我一答应,转眼进了卧室,抓起一本书,就看忘记了。
半个小时后卧室门“哐当”一声被踢开,我妈怒气冲冲,熟悉的“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不等我辩解,就是劈头盖脸的耳光。
然后她脱了拖鞋,一下比一下狠的落在我身上,嘴里还不解气地骂着各种难听的话,我的眼泪都来不及流出,整个人就懵了。
这件事为什么令我记忆犹新,是我实在觉得,因为这样的理由挨一顿毒打,实在太奇葩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下得了手!?
除了年少时期,我母亲对我的控制还延伸到了我组建家庭之后。
装修婚房的时候,因为是二手房,有一些物件可以直接使用,其中有一个厨房的置物架,母亲跟橱柜公司说好了不用更换,就用旧的。
但橱柜公司弄错了,又送了个新的来。我打电话跟母亲确认。
很小的一件事,无非就是两个结果,要么退了新的用旧的,要么加2000块直接用新的。
我母亲的风格是震怒,在电话里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我傻逼,没用,被人坑,等等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虽然我已经料到她会是这种反应,但挂了电话我还是难过得哭了,觉得自己真是没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Z先生试图安慰我,被浑身带刺的我用给恶语顶了回去。
4)
如果再往上追溯,我的母亲,变成这样易怒的性格,也是环境造成的。
我的母亲身世很凄苦,我的外公外婆在她十几岁时就先后因病去世,她未成年的时候就要带着当时未满十岁的我的舅舅出来闯社会。
从小便要早早的周旋于各种纷杂人事,也过早地品尝了人情冷暖,所以她的自卑、精明、敏感,造成了她事事都要控制,一旦事情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发展,便会生气,而对着亲近的人,这种生气更加会发展成怒火,直到动用武力才能得到发泄。
不止对我,对待我的舅舅,我的父亲,她都是同样的风格,没办法动手,便说非常难听的侮辱人格的话语来责骂对方。
而大家习惯了冷漠,对于她便是无视。无视便加剧了她的愤怒,陷入无休止的情绪爆发之中。
在我遇到Z先生以前,我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可以说,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用恶语相向来对待对方。我已经习惯了,用指责来代替解决问题,仿佛这样,我就安全了。
现在我知道了,所谓的情绪化,皆因愤怒——对事情失去控制的愤怒,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于是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对抗无可奈何的现实。
5)
Z的家底远不如我家丰厚,可用家境贫寒形容,但这样环境长成的他,却有着无论何时都非常温柔的笑容。
我之所以能被他打动,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为什么有人可以这么温柔。
我做错了事迎来的不是劈头盖脸的指责,而是温柔的笑容,对我说,没关系,我教你。
我发怒时不是冷眼相对让我自生自灭,而是察言观色拼命哄我开心。
我流泪了他一定惊慌失措,紧紧抱我。甚至我一个晴转多云的表情,他都会细致入微的问我,怎么不开心了。
在我和他去拍婚纱照的那天,我真的只是打了个呵欠,有一些泪珠涌上来,他就立刻握住我的手,一副“你不用多说,我懂”的表情。
我问他,你懂什么啦你懂?
他想也不想就把我拥入怀中说,你受的那些苦啊,我知道的。
也许正是Z对我的不断影响和感化,加上我也开始意识到,必须摆脱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
这种戾气才不会再被传递到下一代,我才开始慢慢调整自己,不再有那么强的控制欲,不再那么易怒,更重要的,不再有那么多暴躁的情绪。
昨天又翻看乔一的《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里面有一句话也是在说:
“有些人充满戾气和恶意,是因为他们从未被人温柔相待过。
我相信自己能始终温柔,是因为年少时遇到了善良的人。”
6)
写到这里,我想说,最近发生了老虎吃人的事件,所有的公众号都在教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仿佛女人的情绪就成了万恶的源泉,要出来受尽千夫指责。
但是那些情绪背后,不被看见的委屈和冷落呢?
一个人只有生长在长期被漠视、不被关注、甚至也被恶言恶语相向的环境,才会滋生出心底更大的恶与怒。
如果她有幸在成长之后,遇到善待她的朋友、温柔的爱人,是不是她的情绪能被消解一些,不至于一言不合雷霆万钧,最后要赔上家人性命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我常常想,我的母亲也是一个可怜的人,跟我父亲吵了一辈子,直到年纪大了,两人都吵不动了,才惊觉好好说话竟然也能相处。近些年,他们俩的性格才都平和了一些。
但如果我的父亲,不是一名军人,不是“非黑即白,你必须服从于我“的价值观,我的母亲,是不是能变得好一点?
这个社会对女人要求太多,不仅要经济独立还要奉献家庭,要比男人坚强,还要比女人柔软。
可是,我们不是电台,无法在面对每一件事情时把自己的情绪精准的调到对应的频道。这个社会,我们的家庭,总该有一个角落让我们偶尔,也不那么理性一把,发泄一下内心实在无法消解的情绪吧!?
成年人的确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但是倘若,我是说倘若,你能遇到一个温柔的人,他接纳你所有的美好与丑恶,善良与乖戾,纯真与脆弱。这个治愈的过程,我想,应该会来得比自愈,快一点。
因为唯有温柔,是治愈情绪化的唯一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