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偶有所得
----读书沙龙有感2020.12.3
今天听了同事关于《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的思考,本书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1. 我感觉如何?
2. 我感兴趣吗?
3. 这重要吗?
4. 我能做到吗?
1. 我感觉如何?
如果学生精力不足,感到无聊,沮丧,被老师,同伴拒绝,那他们很可能不会参与课堂活动。如果老师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他所讲的内容将很难进入学生的工作记忆或永久记忆。教师可以保持课堂节奏的平衡,并将身体运动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感到精力充沛。教师还可以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幽默感,帮助学生感到兴奋。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重视,教师可以建立与学生的个人关系。并在一个公平和具有支持性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同伴关系。听了这段话,我开始反思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有趣,生动,数学学科本书不具有学习情趣的优越性,但办法都是自己去想,如果学生状态不好就可以调整,不要强行灌输,在一节课上,师生的身心都是轻松、愉悦、舒适的,而不是靠自己的严厉与权利施压。我们要思索,学生能和你一起学习,一起玩笑都是平时慢慢积累的结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喜欢的基础上产生的。
2. 我感兴趣吗?
如果学生觉得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无聊或无关紧要,可能不会参与课堂活动。这是合乎逻辑的,然而教学内容并不总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游戏,将课堂上的问题转化为无关紧要的竞争,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情景兴趣。因为它能创造一种好奇心,并邀请学生填补可能缺失的部分,同样的转化提问技巧会得到许多学生的回答,而不是少数,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是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仅是要通过简单游戏与话题,重点是自己将教学内容用心设计,能在活动环节加入互动式游戏,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进来,题型设计要要层次感。课堂上主要还是以鼓励为主。
3. 这重要吗?
主要讨论了如何让学生比较他们的个人生活和课堂内容,以及如何帮助他们与所学内容建立重要联系。还讨论了规划个人事业的七个阶段,旨在鼓励学生展望未来。并确定实现长期目标的现实路径。最后,我们讨论了教师如何通过布置复杂的认知任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有组织的选择,以及为学生提供在现实世界中学习的机会,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学习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有多大作用,能在数学学习中安排或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回归生活,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调查问卷或是报告,不能脱离应用而教授知识,例如一些数学好玩的课型一定要认真组织上好。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与思维。
4. 我能做到吗?
如果学生要迎接任何挑战,不管事大事小,他们都必须感到自己有能力成功。我们讨论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如使用具体的和基于任务的口头反馈,以及更直接的方法,如邀请学生追踪他们的学业进展,检查他们的努力程度和准备程度。有着清晰定义的学习目标的量表和数据展示突出了努力和成就之间的相关性,这里提到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也就是结果或是过程期望。当学生开始看到这种关系时,他们更有可能设定目标,并朝着学习目标努力,在面对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励志传记和名人名言,都能间接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当然也要教学生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知识,最后我们探讨了教导学生努力与能力之间关系等知识的策略。有着清晰定义的学习目标我感受最深,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量化,定短期与长期的目标,正确引导哪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能力与努力程度是正比例关系,不能一味的说你要好好学,要具体细化。本次的分享让我感受很深,对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很有知道意义,要在思索中忙碌,而不是只忙不思考。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课堂的设计、教法、组织、难易、鼓励都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