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漠视,面对嘲笑,面对误解,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面对求而不得,面对事与愿违,面对贫穷的自己,面对各种糟糕的心态,经受着痛苦和折磨,一路下来还能面带微笑,这叫做牛逼。
感受,是针对认知的调节回路。
人的选择与行为出于个人主观(人都会按自以为对的认知行事),而是非对错的判定,来源于客观环境的验证,验证后的结果会作用于内心,产生相应的感受(即正向情绪和反向情绪),不同的感受或者是强化原认知,亦或是调整原认知。
感受是一种“对与错”很明确的内心提示。
比如一个3岁小孩之前接触到的都是家里可爱温顺的宠物狗,没见过野狗,自以为(主观判断)野狗也是一样可爱温顺,于是过去拽狗尾巴(选择和行为),结果被野狗咬了一口(客观验证、反馈),于是立马嚎啕大哭(负面感受),以后再也不敢碰野狗了(认知和行为调整)。
又比如数学老师考大家一道很难的奥数题,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答题,但自我主观的是非对错,要跟客观的正确答案做对比,当答案验证自己做对了时会开心(正向感受),在别人都做错时还会得意;而自己做错时则会有点郁闷(负向感受),进而去查缺补漏,进行学习。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主观被经验证后的)客观正确会伴随着正向感受,客观错误会伴随着负向感受。
另外,我们需要觉察自己最真实和本能的情绪,即出于本能的喜怒哀乐,不是我们后续做作、压抑和伪装的结果。所谓本能,就像“膝跳反射”一样,正常人只要小锤击中了膝盖对应位置,就会出现小腿前伸,这是不受理性控制的本能,真实的情绪就是这样的本能。
基于上述叙述,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负面情绪是经客观证实的,我们自身在主观或行为上存在某种错误”。如果我表述不清,也希望你能尽力尝试去理解,因为弄懂这句话,你的人生绝对会上升一个层次。
比如我见到一个女生在烧烤店埋怨自己的男朋友,她已经非常的饿了,结果发现端上来的羊肉串都是放了辣的,她一直都不能吃辣,男朋友是知道的,于是她特别生气男朋友点餐时没有刻意提醒厨师不要放辣。
如果现在我是那个女生,我能察觉到自己在生气,而生气是一种负面情绪,我即知道了客观事实在验证我主观上的错误,我的主观错误就是相信自己的男朋友(会提醒厨师不放辣),根据感受调节回路,我应该去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后要记得“亲自”跟厨师说。
以上女生所犯的错误有二个:
一是持续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那个女生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在不停地埋怨和生气,而发泄情绪的行为就是在表明自己很脆弱,需要别人照顾(安抚、帮助、妥协等等),这是小孩子吸引大人关心和照顾的特权,但是作为成年人就显得很幼稚,也于事无补。
作为成年人的正确做法是摆脱负面情绪状态,立刻去做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去做那些能满足自己实际目的的事,比如抓紧给老板说再要几串不放辣的羊肉串,填饱自己饥饿的肚子,而不是浪费口舌和情绪,让自己更痛苦。
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体验到的负面情绪,只是在证实自身有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生气(这种负面感受)是一种自身存在问题的信号,希望你彻底接受我这样的假定,就是谁体会到负面情绪,即谁有一个主观认知的错误和问题需要改正。
当客观事实已经给予了明确反馈,让女生感受到了生气的负面情绪,正确的做法就是就此去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需要自身调整的认知和行为。但事实上,这个女生可能根本没有在自身找问题,而是将错误归因到了别人身上。
我们要知道,别人是不可控的,如果这个女生不是第一次为菜里有辣椒而生气,那就说明这个女生未能吸取过往的教训,改正错误。如果下次还是在让男生点菜,自己又未主动提醒厨师不放辣,如果结果菜中又又又有辣椒,只能说明女生不知反思、死性不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这个女生让男朋友点了两次菜,男生两次都忘了给厨师说不放辣,那如果这个女生第三次还让男朋友点餐,就是自作自受,活该体会负面情绪,因为她从未排查“自身”的主观问题,更没有更正认知和行为。
从表面上看,男生确实是不靠谱;但实质上,这个男生和女生都有问题。
我们来看,作为男生的一方,挨了女生的骂,会体会到愧疚和不开心的负面情绪,体会到这种负面情绪,即客观事实在验证自身存在问题,男生即应该改正“忘记提醒”的错误,改正成为一定会去记得提醒厨师不要放辣的认知和行为。
有人可能会驳斥,谁有负面情绪便是谁的问题,那如果我的负面情绪是由环境和别人造成的呢?比如遭到家暴而体验到痛苦的负面情绪,难道也是我这个受害人的错?
遭到一次家暴产生的痛苦,是你之前信任和选择的错;如果遭到第二次、第三次家暴,那就是你咎由自取的错,因为所遭受“强烈”的负面情绪已经再三提醒你去改正认知和行为,即坚决远离这个有家暴行为的人,你如果采取了正确而有力的行动,可能根本不会有第二次。
那些总认为环境和别人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非自己主观认知和行为错误的人,大多是些没有“胆识”的人,既没有足够的胆量承认是自己存在问题、没有勇气改变自己、不敢去做明显有益于自己的事,也没有能看清事物本质的智识。
大多数人成年后,在人生中极少遭遇那些完全由外因把持的极端情况,即使自己只有1%的可操作空间,这也是存在改变结果的可能性。
就像打牌时,有些人拿到烂牌就唉声叹气、放弃抵抗,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输的可能性太大,没有赢面。而那些积极主动的人,关注的永远是如何才能取胜,努力往那个赢的方向和可能性上努力,千方百计制造机会,依靠智识去提升赢面。
显然,后者取胜的可能性更高,牌技也更容易精进。“唉声叹气”就是一种负面情绪,又是一种自身存在错误的提示和警醒。
那些特别喜欢辩驳说自己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人,可能只是在本性上更倾向于推卸责任,怕麻烦、怕经受改变的痛苦罢了。
如果读到这里,希望你会赞同我的观点,在自己体会到任何负面情绪时,便去认真排查自身主观观念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根源,并及时纠正自身问题,直到类似的负面情绪在自己的人生中彻底消失。
痛苦和折磨是成长的阶梯。
我们攻克一道难题,会很开心,也是客观在证明我们会,一般会了不可能再会,也很少说更会;但是做错了的话,虽然不开心,但说明我们有没弄懂的地方,或者是弄错的地方,于是便有弥补错误,改进的机会。
换句话说,你做对了某题,说明之前的你达到了这一层级,或具备了相关知识,于是相类似的问题你都能解决得很好。
就像现实中,你懂得察言观色,懂得换位思考,于是周围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事实验证和反馈),你很开心(情绪反应),所以在与人交往这件事上,你总能做出正确和妥善的行为,因为你具备做对“交往”题的能力。
反之,你做错了某题,觉得痛苦和折磨,这说明某些知识点自己还不懂,于是需要去分析本道题到底涉及和考察了哪些知识点,进而进行强化学习和改错。
就像现实中某人很自私,于是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样客观验证后会衍生出痛苦和孤独感,当事人在经历没有朋友的折磨时,就该认真去排查自身问题,找到病因并加以改正,这就是一种自我成长。
但往往当局者迷,很多人都意识不到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就像上述在众人眼中的自私者,可能自己并未意识到自己有自私的毛病,所以很难对症加以改正。
人要成长,首先要有足够的察觉力和分析力,意识到自身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内因);其次要有足够的魄力,承认错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去改正错误。但凡负面情绪和痛苦未消失,就说明问题根源未得到妥善解决,自身仍存在需要做出改变的错误意识和行为。
可见,任何一种“痛”,都是上天对你最为善意和仁慈的“提醒”,让你往自身找问题、解决问题。
试卷上一个大红色的叉,是你做错题的标志,而你经受的痛苦和折磨,是你想错、做错的标志。伟大的造物主一直在用痛苦和挫折,告诉你个人主观意识和行为上“有问题”,希望你尽快做出改变。
因此,意识到痛苦只是一种需要作出改变的信号,此路不通,我们该学会迅速从痛苦和折磨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而不是对痛苦和挫折做太多的解读和自我辩解。
过多地去解读痛苦就像在凝视深渊,容易执本逐末,重点本应在“改变什么”和“如何改”,而不是痛苦(信号)本身;而自我辩解是一种对信号的排斥,辩解意味着不接受“自身有问题”的有益提醒,因为辩解意味着事出有因。
一个人正确的做法永远是去认真思考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自身的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便是成长,一个人可能不会因为自己把事情做得多对而再次成长,却会因为消除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获得成长。
势弱者希望世界温柔以待,而势强者享受折磨。
之前旅游去马尔代夫,沙白海蓝,两张躺椅、一把阳伞、听着海浪、闻着海风,从日出到日落,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不禁感慨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网图,侵删
体验正向情绪,如此安逸和快乐的生活确实令人放松和陶醉,但是绝对不会让人更为茁壮,就像温水煮“青蛙”,安逸和满足极易使人麻木和堕落。
生活中存在诸多美好,说明你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对、很好,所以客观事实验证给予正向反馈,这种岁月静好,是你“以往”的成绩所得和“之前”已达到的水平所赢得的。
相反,那些生活中步步坎坷、处处碰壁、百事不顺的人,说明人生中主观认知上的问题和做错的事很多,像极了那些试卷上满是叉叉的差生。
生活中感受到的每种苦难,都是在人生这场考试中做错的题。
一只遭受到热水洗礼的青蛙,虽然会痛苦地鬼哭狼嚎,但可以逃出生天。同样,让我们痛苦的挫折,就是那些人生错题,具备真正潜在的收益。
我在上学时,总有一种逃避错题的倾向,不想直视自己做错过的题,因为错题令人不爽,像是在揭伤疤。既然不愿去面对,则不可能会认真总结和分析错题成因,这样就导致在考察同一知识点的同类变型题,一错再错,我甚至都不会意识到之前已经犯过同样的错误。
所以,这就成为了一个死循环,不会——做错——痛苦——逃避——不认真反省和总结——还是不会——还是做错,无限痛苦的折磨圈。
逃避痛苦,怕麻烦,让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于是痛苦和折磨常伴左右。
不得不说,其实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经历苦难并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灾祸,而只是大自然的善意的提醒,我觉得这种天生的情感反馈机制挺好,就像身边的挚友和争臣,价值连城,无以复加。
当你改正地越多,观念和行为举止愈加正确,你就会发现生活开始变得顺风顺水,事事如意。
所以,那些经常质问上苍,经常控诉命运不公的人,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的人,不是一味的抱怨或者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去抓紧改正自身错误。
就像那些一直抱怨命题人所出的题目都正好是自己不会的学生,与其抱怨和嗟叹,不如去丰富和修正自己。
怎样看,我们都应该去尽情拥抱和享受痛苦,因为这就是成长的契机,善加利用苦难,学会从痛苦中吸取能量,慢慢就会变成生活中的强者。相反,如果我们一直去误解和排斥痛苦,把痛苦妖魔化,这才是让苦难变得难以接受的罪魁祸首。
以往我也把痛苦和挫折当敌人,想用意志去抗争,而现在我把折磨当享受,是去修行和成长的最好契机。不接受是一种对抗,而享受,是一种接纳,享受挫折绝对不是一种心理变态和不可能,而是一种很牛逼的境界。
上苍把最为厚重的礼物,用痛苦和挫折的破纸袋子包装了一下,然后送给你,你恶心地看着满是泥土和灰尘的破纸袋子,然后奋力拒收,还骂骂咧咧的嫌弃老天不公,其实很可笑。如果你愿意耐着性子把痛苦的包装撕掉,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宝藏。
我脑中有无数例子,都可以举证经历过苦难、对症下药后,便会获得重生和成功,不一一列举,但是想附上我在初中课本中学到的孟子那一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时虽然背诵全文,可惜并不真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当你真正愿意认真思考我总结的上述观点,尝试接纳痛苦和挫折,那在你将来看待折磨时,就会有新的感受和不同的行动。
一个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获得成长,反而会因为冷漠和痛苦而成熟。当一个人势弱时,需要别人的肯定来增加底气,而当一个人势强时,会对赞美和表扬一笑而过,反而对折磨和痛苦视如珍宝。
感谢上天又帮我指出一个需要加以改正的地方。
题外话——为什么娇生惯养的人容易出问题?
为什么娇生惯养的人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的情绪反馈机制出了问题,无论他们做错什么,环境都给他们以正向的情绪反馈。
我们知道,正向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人体本能以为“正确的”反馈,比如古代那些荒淫无道的皇帝,以杀戮和凌辱无辜百姓为乐,他们享受折磨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意味着“正确”和“继续”,众人的妥协和沉默,更是助长了暴君的错误认知。
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就是因为被过度娇生惯养。人是动物,有本能的冲动,冲动得到满足便会快乐,当熊孩子的所有无礼的冲动都被大人纵许和保护下来时,熊孩子便分不清对错,无法进行反思和自我控制。
只有熊孩子吃点苦头,在做错事时感受到痛苦,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像小树经历修剪,才不容易长歪。聪明的孩子经历小痛,便会反思,知对错;而有些孩子好像非得撞得“头破血流”,吃了大亏,才会引起重视,真正地进行反省。
同时,现在家庭教育也会出现两种极端,就是孩子明明是客观正确的行为,却无端受到了大人的责骂;而客观错误的行为又被大人所纵容和表扬,变成了正确的事情。没有实现独立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大人的世界观和行为的影响下,父母的影响与客观事实的背离,让生活变得特别拧巴。
就像做题,明明客观错误的答案,却被父母打上了对号;明明客观正确的行为,却被父母打上了叉号。
也就是说,孩子生活在总是得到错误反馈的家庭中,体会到的情绪感受,并不是纯粹的客观验证,而是受大人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人为干预的。这种孩子的情感机制与是非对错发生背离,经常不知所措,更可能不幸地成为“人生行为的差生”。
最后,千万不要让任何一个宝贵的负面情绪,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溜掉。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改变的促成者,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