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发奇想,想写点什么,可想来想去,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写不出来。最近读了村上,在我的脑海里竟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不论是《海边的卡夫卡》,还是《挪威的森林》都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找不到一丝契合。主人公所有的爱与恨,愁与怨我都不能与之同感。细思之或许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回头一想我的人生是多么简单,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激情昂扬的青春,没有经历刻骨铭心的恋爱,没有可回头的岁月!
童年的回忆里只有舅舅去世留给我们的伤痛。舅舅是非正常死亡,死得不明不白。为此包括母亲在内的所有亲人都伤心欲绝,幼小的我也被忧伤笼罩着。心灵里老早就埋下了世道不公,消极厌世的种子。后来母亲因为伤心过度,身体受到影响,不能干重活,父亲就让她出去打工散心。这一去连着就是几年。于是家务活全落到我的头上。那时我才上四年级。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做饭洗锅,喂猪,饮牛,周末要洗衣服……我的童年就这样早早的结束了。现在想来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我几乎都不愿提及。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不同的是我住校了,周末回家还是一样。那时候每周回家的路上都在想,一进门要是母亲在该有多好!初三那年母亲的身体好转,终于留在家里了,我才开始和其他同学一样享受到了母亲的照顾。于是我顺利地考进了师范。其实那并非我的本意,可一想到生病的母亲,劳苦的父亲,上高中的姐姐,年幼的弟弟,我不得不做出那样的选择。我至今都记得班主任的责备与惋惜,可我别无选择!
师范三年怎么说呢,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二年级时突然背了一个处分,原因是我给同级二班的一个女生顶跑800米。呵呵,现在想来不算什么,可在当时,对我的打击如五雷轰顶!因为学校告诉我将来因此不能参加工作!我记得我整整睡了两天,不吃不喝,如果不能工作要我干什么?我怎么向父母交代?我怎么面对乡里邻居?后来在室友的劝慰下,我终于起床了,但我还是很颓废,很沮丧。那件事影响到了我的身心,体重开始下降,记忆力也变差了,有时半夜还会惊醒。所以我对那个学校没有留恋,对那段时光不愿记忆,对那里的生活不愿回首。
其实,想来想去大概是没有可留恋的人吧。是的,从初中到师范,我都没有谈过恋爱。好像没有人喜欢我,或者我不知道,或者是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总之,就这样在本来应该美好的青春里,不加任何杂念的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留下刻骨的记忆,可我却没有。空白的人生!
工作后,按部就班的上班,结婚,生子,呵呵,就这样的人生怎么能和村上的心灵有所碰撞呢?怎么能和主人公感同身受呢?怎么能有可回头的岁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