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数与代数,数与代数主要的框架是什么呢?我们学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小种子,数与代数板块的小种子就是诞生,比大小,四则运算。这个小种子在数与代数的版块会不停的生长,从自然数到小数到分数到负数,体现了我们观念的生长性。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认识了自然数,自然数是怎样诞生的?可能在早早以前人们发现他们需要计数,比如他们早上去放羊,晚上要数一下羊有没有缺少,这时就产生了自然数。那么自然的意义?举个例子吧,比如说398,那么它的表示有三个百,9个10,8个一。个十百就是我们所说的数位,而比如说1就是我们所说的计数单位;这就是位值制和十进制结合起来的计数方法。
但是慢慢的他们发现自然数不够用了,于是小数和分数就诞生了,比如说以前的人们正在数他们有多少个苹果,但是这时他们发现有一个苹果只有半个,那么这时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创造了小数与分数。小数的意义?小数和自然数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都是十进制,但是他们的技术单位和数位不一样,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 ,0.1……小数的数位是百分位,十分位,千分位……而分数呢?分数就不太一样了。它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就表示一个数,二他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这就是他和小数与自然数的不同。
接着又诞生了负数,为什么会诞生负数呢?比如在很久以前的人,他们需要做饭,需要米,而这个时候他不但自己没有米了,还欠了别人一些,这时他们就需要用负数来统计衡量。所以当正数不够用的时候就有了负数。
那么他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呢?先说区别,首先在计数单位上有区别,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而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位,十分位,千分位……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1/2, 1/3, 1/4 ,1/5……另外在进率上也有区别,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而分数是分母。最后是他们之间的联系,他们的联系主要就体现在他们的转换上,具体怎么转换我就不说了。
那么这些数是否可以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呢?他们是否可以比大小?任意两个数是如何比大小的?首先从数轴的角度,将这些数在一根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这些数对应的点越靠右他们就越大,越靠左他们就小,如果要两个或者三个数以上的数据比较的话,那么就哪个数越靠右边那个数就越大。那么怎样从“数”的角度比大小呢?首先小数和自然数直接用位值制就可以比较,但是分数呢,分数就稍微有一些麻烦了。如果分母相同的,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分子,分子越大,那么这个分数就越大。如果分子相同,那么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但是如果分母分子都不相同呢?我们就需要利用通分来统一分母,说到了通分,我们就涉及到了约分,而通分用的是公倍数,约分用的是公因数,这时我们就涉及到了公倍数与公因数……
现在我们说完了这个数的认识、比大小。再回想一下我们的小种子,我们还有哪一个板块没有说呢?没错,就是四则运算。是不是每一种数都可以参加四则运算?我们首先很确定自然数小数分数是可以的,那么负数可以参加4则运算吗?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在小学时我们还没有具体的去聚焦吧了。
现在我们正式来说说四则运算,四则运算,顾名思义就是4种运算方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先说加法,加法的本质之一就是集合的合并,比如说小红和小明每人有两个苹果,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呢?这就是加法:加数加加数等于和( A+B=C)。那么减法呢?减法的本质?我们知道加减可以互逆,减法相当于就是加法的反过来——集合的拆分;比如说从一些东西中拿出来一些,或者说谁比谁少几个,比如说小红有10个,苹果,小明有5个,那么小明比小红少几个呢?10-5=5个,这就是减法: 被减数减减数等于差(A-B=C.)
那么接着呢是乘法,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乘法的本质是什么?乘法的本质1就是求几个几的合,而乘法的第2个本质就是几的几倍。这就是乘法:乘数乘乘数等于积——A乘b等于c。这里ABC可以是什么数呢?这就体现了我们观念的生长性。当我们还没有学分数和小数时,a和B是整数,整数倍,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几倍;而当我们学了小数倍和分数倍的时候,那么a和B就可以是分数或者小数,这时就有了分数或者小数倍数: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或者求一个数的分数倍数。而后面我们学了负数后,到初中我们学了负数的四则运算后,也许就产生了负数倍了……
接着我们来说除法。除法的本质也有两个:平均分和包含除。举个平均分的例子吧,比如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孩子,那么每个孩子就是两个苹果:10÷5=2——被除数除除数等于商,如果我们用字母表示,那么就是a÷B=C。那么这里呢,ABC可以是什么有数?同样也是体现了观念的生长性,当学整数的时候只能是自然数,而当觉得小数与分数后来学了负数时就可以是任何数了,不过要注意哦,这里被除数也就是B,不能是0哦!
我们解释完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四则运算,那么数所有数都可以参加4则运算吗?他们的规律?加减乘除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首先加减互逆, 就从A-B=C,可以延伸到a-C=B,B+C=A,C+B=A……还有乘除互逆,就从a÷B=C可以延伸到C÷a=B,B×a=C ,a×B=C。那么现在有了乘法,有了除法,有了加法,有了减法,他们的运算顺序呢?他们的运算规律呢?说到预算顺序,那么就是先乘除后加减,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比如说60÷5×2/10-0.1,前面60÷5×2/10是集合内部(乘除),而后面的减0.1是集合外部的(加减),所以说要先把集合内部的算出来再去加或者减集合外部的。所以要先乘除再加减。那有哪些运算规律呢?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算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还有减法除法的性质等等……具体我就不说了。
这就是我们数与代数的内容,从数的认识到数的比大小的数的四则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