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人生总会有答案》的两封信。
1.金墨蓝在一封信里说,一位哈佛教授说人能永生,她问她爸爸,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他对人生的抉择会怎么调整?如果可以永生或者可以选择永生,他愿不愿意尝试?
金惟纯先生的回复是,对于永生或超级长寿没有兴趣,原因之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经历得差不多了,死亡是不错的结局,有些人不能如愿,提前离场也不一定不好。
-看过《生命的礼物》,我曾跟儿子做过一次短暂的沟通,我说,“一本书里说,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死亡的参与,没有一个死亡的界限在那儿等着我们的话,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所作所为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儿子说,“所以,连死亡都有延续的意义。”
我问,那如果人不会死,会怎么样呢?
“不会死是指寿命很长吗?那战争不会把人杀死吗?”
“哦,死亡也有不同种类的。如果新一代不断出生,老一代一直活着,那地球会怎么样?”
2.金惟纯先生的原因之二是,人活多久要考虑为什么的问题,有些人被插管延长寿命,这是一种惩罚。
-巴金先生在生前最后的日子里,很长时间都处于弥留状态,他希望能安乐死,可是他又只能为别人活着,他的气管被切开,食物是从鼻孔插进胃里的,也无法说话,没有一点作为人的尊严。这样的活着,活在病痛里,活在折磨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然界里,植物发芽、长叶、抽枝、开花、结果,生生不息,不需要永不凋谢的花;人类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最后凋谢,没有需要人为修正的地方。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3.金惟纯先生有个很特别的比喻:人生就像一所学校,我们都是学生,每一个无常都是考试,而死亡就是毕业考试。我对毕业考试的及格标准就是,能否含笑死去。
-金惟纯先生的这个标准非常高,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含笑面对死亡吧。以前的自己,非常害怕死亡,而今,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能照顾自己了,对死亡的恐惧也渐渐减少了些。
死亡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我们很多人都不提及。而我,带儿子见证了两次死亡,一次是我外婆的,一次是我奶奶的。
儿子当时上小学,以致有一天晚上,他想到奶奶年纪很大,活不了多久了,很伤心;他还想到我会比他先死,到时喝了孟婆汤就忘记他了,为此痛哭流涕。
记得还有一次跟儿子沟通过死亡的话题。我告诉儿子,人有三次死亡,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一次是葬礼,最后一次死亡是认识他的最后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那我要给我的孙子讲你的故事,让你活得长一点。”……
金惟纯先生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我的老师也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有些书里也是这么写的。
如果真有灵魂,那我们也就不用那么恐惧死亡了吧?不过,我们可能更应该让自己活得好一些,轻松一些、喜悦一些,只有这样,当身体消亡了,在世间游走的灵魂也能过得更畅快些吧。
我是欢心,爱写作,爱生活的亲子关系导师,超200万字育儿日记达人。靠近我,温暖你;链接我,照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