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云“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意思就是春天从山中采来,然后在优雅的环境中煎茶,才能品出茶的香~
春茶是茶中贵族,而不打药自然生长出的有机绿茶更是难得可贵。在谷雨时节我们有幸在美丽的蹬山风景区见证了一片鲜叶到干茶的改变过程。
早上八九点钟,迎着朝阳,采茶姑娘们开始把茶叶最顶端的嫩芽采下来,在区里紧缺人才——一个农大研究生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茶叶中伸出的那个小小的触角叫雨叶,是每个一芽一叶不可缺少的成分。等到茶叶采好后,要在一个很长的机器上进行四五个小时的摊晾,否则嫩芽就很容易变黄。
物以稀为贵,春茶的贵在于它的稀少,所以大规模的机器炒制是不可行的,这时候的炒制主要靠炒茶师傅。下午两点钟,我们终于等到了金牌炒茶师傅——全国绿茶制作大赛的金牌得主刘师傅。看了整个过程,我才明白:一撮一杯皆甘苦,到君案头须等待。制茶的第一步就是杀青,主要目的就是炒出嫩芽中的水分,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这时候突然锅温发生改变,就是摆在炒茶师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考验。第二步要揉捻,这个时候也是水分适合造型的时候,我们喝的茶叶的卷曲形状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然后再进行二次杀青,最后就是足干。看似简单的事情里面却有很多技巧和要求。从锅的温度到翻炒的手法,从每一步间隔的时间到揉搓的力度,都是在千百次的实验慢慢总结经验。
闻着满屋的茶香,我忍不住得想品尝一下新茶,但专业人士告诉我:新炒的茶不宜立即喝,最佳饮用时间是一周后,不然会上火。而且冲泡的时候,也不能用沸水直灌,要用80.90左右的温度细细冲……
茶作为一种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我在茶方面,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