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还是要提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
不包括早餐,这样的面条,我已经吃了四顿了,虽然看起来不大有食欲,但是相比其他正餐的饭菜,热腾腾的面感觉已经不错了。每次去食堂用餐,绕着自助桌一圈还是不知道夹子夹往何方,那些盘子里的或菜或肉,颜色暗沉,全身瘫软,抱团蔫儿在盘子里,不知道它的身份,也难判定它出生的时间……
今天捧着面条和舍友一起用餐,身旁坐下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慈眉善目地看着我们聊天,然后微笑地问:“怎样,这里吃的习惯吗?” 我们俩对视:“呃……还好吧。”
“你们是来参加班主任培训的吗?”
“是呀,您呢?”他笑而不答,我想他肯定是参加校长班培训的。
“你是福鼎的吧?”
我大惊:“你怎么知道的?”
“刚才你们说话时,暴露了口音。”“我的爱人也是福鼎的”
“难怪,您也是半个福鼎人呢!”我暗想,我说话时肯定又“妮”来“妮”去了。
“怎么样,这边的饭菜,你们还习惯吗?”他又问。
我们俩相视一笑,说:“不怎样哦。不大习惯。“
……
第二天上课,班主任陈老师为我们介绍:“……今天给我们讲座的是福建教育学院,官明辉副院长。……”
正低头整理笔记的我突然听到:“……昨天正好和班上同学一起用餐,其中一位是福鼎桐北的谢……”听到自己的大名,我蓦地抬头,定睛一看,呀,这位上课的老师居然就是昨天一起吃饭的“培训老师”,我赶紧举手示意下自己在这里,然后正襟危坐听他讲话,心里快速回想:我昨天说啥了??
原来官副院长正好负责学院生管这一块,食堂也是他负责的范围,他从我们这一餐的反应谈起,和我们聊了食堂这么多年的饮食变化和进步,接着说到他总会带着问题去吃饭,在观察中发现在食堂用餐时:孩子起身去拿菜时很少会主动去问父母:你们要不要?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孩子,有次他观察了五对家庭,只有一对家庭里的孩子会懂得为父母夹菜,关注父母的需要……
小食堂、大道理。从食堂中的现象中,官副院长发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讲座中,官副院长从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讲座中,大量运用了国内外生动典型的案例,剖析了当今社会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官院长还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成功的做法,使我们意识到必须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跟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中有个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段视频,是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网瘾之戒》,节目的最后主持人柴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统计的结果让人深思--主持人问道"认为自己染上网瘾是与父母的沟通不畅有关的请举手,自己曾经被父母殴打过的请举手"教室里的网瘾少年们全部举起了手。
莫言说: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视频中一只只举起的小手让我们沉思,问题孩子谁制造?父母对孩子一昧的溺爱是一个因素,而对孩子的过分疏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无法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沟通。孤独的孩子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只有寻求网络的虚拟世界。“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也许,网瘾之戒更可能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戏谑,合格的教育与交流不会让网瘾有任何可趁之机。
教学的主战场在学校,育人的主战场在家庭。官副院长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妈妈,南京特级教师。女儿不仅成绩好人缘好,长得也很漂亮,出国留学后同样成绩拔尖。2009年2月8日,妈妈突然接到噩耗——20岁的女儿以极端的方式,在异国他乡告别了这个世界。在女儿远远的遗书中,她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八年,痛苦不堪。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妈妈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妈妈痛苦地回忆。
妈妈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工作较忙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妈妈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妈妈说,女儿曾也和她交流过感情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妈妈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会旁敲侧击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妈妈发现女儿心理上问题早已出现,“只要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是压力过大造成的。”
“教育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陪着孩子走好成长的每一步吧!
………………
上午官副院长的讲座让每一个已为父为母的我们都沉思良久。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许,你先学会正确给孩子定位,你才能更好地给自己、给自己的教育定位。不禁想到第一节课丁老师说的:“我们都只是陪对方走一段路而已。”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是在目送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所以,学习“放下”学会“放下”。
意见还是要提的,说不准它就实现了呢。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走向食堂用午餐。照例过去溜达了一圈,我开始呼唤我的舍友:哇,今天的伙食不错啊,貌似我们可以不用吃面了。
拿了大盘子:哇水煮鱼、哇虾、哇秋葵……还有茶树菇鸡汤。几天不见的食欲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偷笑),一起的其他同学们或啧啧或喃喃:今天的菜不错呀。这时,隔壁的一个正在夹菜的同学说:看来要感谢今天老师说的那个问话的同学,没有她提意见,哪有今天伙食的改善呀?
我和舍友打了满满的饭,带着英雄般的骄傲走向了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