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路漫长,对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进步的喜悦。直接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未必是最好的鼓励方式,精神鼓励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小红花。
最好是小红花攒够一个星期再结账,用一周的小红花换取孩子一个愿望。如果孩子想用想红花换成零花钱,当然可以。鼓励孩子一周花一次,剩下的钱可以攒着。
另外,每天发现孩子一个优点,每一个优点奖励一个小红花,攒够7个或10个小红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告诉孩子周末才能兑现。
这种奖励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等待能力,让孩子每天生活在希望中,想象实现愿望时的美好情景。希望和等待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独特的幸福。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孩子发展一项业余爱好,比如乒乓球等,而不是一味地学习。家长不应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一旦他(她)的成绩不好,就满脸阴天,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会让孩子感到焦虑。
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挖掘孩子的优点,在第一时间鼓励到孩子,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即使孩子的成绩不太理想,也应该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她),相信他(她)下次会做得更好。如果家长总是挑剔孩子的学习,孩子会感到厌烦和焦虑,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学习好比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漫长,所以面对学龄前和小学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千方百计找出他(她)的优点,并及时鼓励,让他(她)感觉到考试和平常写作业一样。
孩子的试卷发下来后,当他(她)拿出来让家长签名或者孩子主动展示试卷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试卷中的优点上。
如果孩子的分数比较高,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是谁写的卷子啊,怎么这么认真?你成绩真好啊,看你这孩子,年龄这么小对待学业竟然这么认真,可比妈妈小时候强100倍呢。”
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太理想,还必须家长签字,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孩子啊,你这是怎么考的,比妈妈小时候考的分数高多了。我相信你下一次的考试成绩会更好。看你写试卷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我们成年人不仅会用口吃饭,还要善于用口说话,发掘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对于智商较一般或较低的孩子或者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更要专注于他(她)的优点。
如果家长总是挑剔孩子的学习,那么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每次学习都会产生焦虑的感觉。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善用肢体语言,多为孩子点赞。当然,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夸具体的事情,千万不要笼统地说孩子:你真牛!你真是太棒了,这种虚无缥缈的夸奖会让孩子感觉有一种虚假的感觉。
比如,孩子在刷碗时,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是谁家的宝贝儿?把碗刷得干干净净,一看你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如果孩子吃饭吃得很好,可以这样说:“宝贝儿,你从小都是一个不挑食的孩子,因为营养均衡,你的大脑可是超强大脑呢,记忆东西比老妈强一万倍。”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和实在人打交道。需要奖励孩子时,也要用实实在在的方法,然后实实在在地赏识孩子,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自信心会变得非常强。
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赏识教育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成长礼物。作为父母的我们,用放大镜来发现和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当描述孩子身上的优点时,认真地描述出来,让他感觉到父母不是在敷衍他,而是他靠自己的能力和自律换来的这个奖励。
对孩子来说,精神上的赏识远远超越物质上的奖励。被父母接纳、被父母喜欢、被父母赏识的孩子,幸福指数会很高,在学校容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即便成绩不是很好也会成为最自信的孩子。
父母的爱对孩子而言就像盖大楼打地基,同样的道理,地基越是牢固,房子越是结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孩子的童年,父母给足了他宠爱,当然,宠爱是建立在有规则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一旦选定,会持之以恒做下去,过程中,即便跌跌撞撞或者摔很多跤,他(她)也不怕。因为他(她)知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更知道无数次的失败,只是为了迎接一次最后的成功。
孩子有足够挑战磨难的能力,离不开支撑他(她)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有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让他(她)成为一个不畏惧困难的人。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被父母挑剔或者批评,或者打骂。那么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这样的孩子安全感是缺失的。
父母养孩子不要紧盯着他(她)的成绩而是要给足孩子爱,给足他安全感。陪伴鼓励,赏识支持宽容和接纳等,这些爱足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父母还要启动耳朵,把耳朵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来。耳朵是用来倾听的,在家庭教育上,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会提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听少说。父母要放下手中忙碌的一切事情用心来倾听孩子,不用发表任何观点不提任何要求,在孩子没有讲完他想讲的话时不打断孩子的思路、不插嘴。
倾听孩子心声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但这些问题不用家长怎么去帮忙,因为孩子在给父母倾诉的过程中,问题反而不是什么问题。很多时候。他只是想找个人倾听心声而已。
比如,如果孩子告诉你,这次考试不理想,你可以用爱的目光安慰他,拥抱并告诉他(她),在父母这里他(她)永远是安全的,父母不会因为他(她)的成绩而不爱他(她)。
孩子会从父母的目光和拥抱中感受到爱,这种爱会让孩子建立更强的安全感。孩子可能会继续向父母倾诉,说自己比同桌还要努力,同桌平时的成绩比不上他,这次为什么偏偏超过了他呢?
这时你可以继续用温柔的目光和更有力量的拥抱来安抚孩子,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身上的爱,这种爱的力量会让孩子变得无所畏惧,成为爱的化身。
孩子会在内心呐喊,同桌只是这一次超过了自己,下一次、下下次一定能超越他(她),相信自己不会被打败,相信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是最优秀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是因为父母说得太少,而是因为父母说得太多,说多了就会变成唠叨,唠叨多了就会成为一种伤害。这种伤害源于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无知,他们常常认为这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伤害孩子。
爱一个人是从内心发出的,爱可以通过目光来传递。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对孩子的接纳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给孩子施加精神上的压力,而是要用爱来支持孩子,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目光来判断父母对他的态度。
拥抱是所有生物表达爱的方式。但往往我们会不小心忽略拥抱这个天使般的工具,就像恋爱中的人,每次见面都会用拥抱来表达牵挂和思念,但进入婚姻后,被生活的琐碎和压力羁绊,拥抱这个神秘工具容易被忽略,甚至被遗忘。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少了拥抱,没有微笑,眼神中缺少一抹温柔,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变成嘴上的说教。换句话说,是说教式空洞式的教育。
少了鼓励,少了榜样,所有的说教都是一堆废话。教育不是让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家长自身做什么可以让孩子看得见,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如果家长自身没有做好榜样,只是一些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甚至是一种负面教育。
当然,要想具备足够教育孩子的能力,家长本身必须具备热爱学习、追求卓越、追求上进的品质。即便家长本身是平凡的人,这也没有关系。只要家长是个有良知、勤奋、不损人利己、不坑蒙拐骗、乐于助人的人,那么这样的家长就是善良的家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本身做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好了。
做家长不难,难的是做智慧家长;做智慧家长不难,难的是做自律的家长;做自律的家长不难,难的是长期做有自律的家长。
不信?那么从今天起,请我们每个人挑战做个高自律的人:不玩手机,每次打开手机都是有重要的事情;不随意打开任何网页。我们要做到有能力控制手机,而不是被手机给控制。
加油!致每位做家长的朋友和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