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
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记不住什么,但是在潜意识里会明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有一些意识正通过读书融进你的血液里,灵魂里,不断揉捏出一个新的自己。
这就是我认为读书最大的意义。
读过的书早晚都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
@三毛:
「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当大脑开始习惯接受转瞬即逝的信息,阅读似乎成为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当读到的东西随着记忆曲线的下沉渐渐消融,就像一块碎石,在广阔的水面激起一点点涟漪,很快就恢复了既往的平静时,往往就会伴随着这样的疑惑:这些时间花在阅读上,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
读书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许刚读完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但坚持下去就会发现,读过的东西最终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也曾经写过,人就像一朵花苞,读的书、做的事大都对你没有一点影响,可某些特定的东西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你会因为这些东西一瓣一瓣地绽放。直到完全盛开。
而且,如果读到一本好书或者书中一段精彩的内容,实在不想忘记,也可以通过前文中记笔记的方法来加强自己对这些内容的记忆。
@惠普尔: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在各种信息碎片的轰炸中,抽出整块的时间用于阅读似乎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成了众多读者关注的话题。
据亚马逊Kindle发布的《2020全民阅读报告》显示,在阅读时间上,有46%的读者每天会利用30分钟至1小时来进行阅读。选择晚间至睡前时段阅读的读者占比达到74%,而卧室则成为他们的主要阅读场景。除了卧室,通勤路上、各种交通工具比如地铁、飞机、火车也成了阅读的最佳选择。
@老王
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1、读书,是在你的内心深处播下一颗种子,当种子发芽后就变成了知识。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来自《William Johnson Cory对教育本质的定义》)。
2、读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提升你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态度,让你远离愚昧、远离智商税,能提高修养,成为一个真正有内心修养的人。
3、读书是让你和思想界的泰斗进行思想的对话,是培养一个人的独立思考、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
@河南日报网
关于读书的好处,既有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千古之训,也有《岛上书店》中“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样的暖慰之语,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这样的直白说辞。网上有个段子,堪称是对“人为什么要读书”的最通俗解释——读书,就是不想有一天看到山河壮美之时,只能发出“好美啊”“太震撼”这种贫乏的感叹,而是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你失恋时你可以低吟浅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悲喊“蓝瘦,香菇”。
最能击中笔者心灵的,是网上流传的一幅图——三个人高高低低地站着,不读书者站得最低,看到的世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读了一些书后站得高了一点,看到的世界乌烟瘴气、暗无天日;书读得最多者站得最高,站得高看得远,眼中的世界拨云见日、壮美辽阔。
@杜子健:
读书的意义,对于不同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但有两点,对每个人都受用。
第一、专业知识类的书籍可以让你快速获取前人的经验。有些人觉得读书辛苦,读书太耗费时间,殊不知其实读书才是最高效的方法,读书是在走人生捷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生活中你想解决的不明白的问题在书中都能得到答案,比如个人成长、管理学、逻辑思维、人际沟通、恋爱、教育等等。
第二、非专业的书籍可以帮助你思考。你有没有发现,越爱看书的人往往越谦虚,因为它们接触到更多知识之后,也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未知,他们会时刻自省。而且,经常看书的人,常常花费更多时间在阅读和思考上,很多时候更愿意安静独处,因此他们更擅长于独立思考,会理性客观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有分辨的能力,一般不会加以评判任何观点的对错。
当然,如果你看的都是些无意义的闲书,以上免谈。
读书有两种,一种可以快速提升你的业绩,这些是工具类的书,但即便是工具类的书,也需要你思考领悟里面的真知,不是浮在表面,为读书而读书,而是根据你的知识,灵活运用更好的工具来提升你的业绩。
另外一种是潜移默化提升你的认知和思维的书,这种书不能快速帮你提升业绩,但它在影响着你的认识、思维,也会影响你的行为方式,慢慢改变你的行为,最后甚至会改变你整个人。
碎片时间阅读,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① 规划碎片时间,提前做好主题、计划,迅速进入状态。
事实上,如果抓住每天通勤、饭前饭后、下班后、睡前的时间,会发现日积月累加起来足够读不少书。
② 给不同的碎片化场景选择适合的读物。
比如在飞机、火车上可以读一些能迅速进入情节的小说,而在更短暂的时间比如饭前、地铁上可以选择一些诗集、短篇小说、散文,以便随时可以拿起和放下。
读书的重要性自古便有迹可循
“中华先哲格言”第一块字板上着:“不登峻岭,何知天高;不履深渊,罔识地厚;不读圣经贤传,莫明事物之理。”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在《经典永流传》中有这样一段畅谈人生的话:“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在书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读书真的能解答我的困惑吗?”
这个诉求一开始便是错误的,书籍不能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告诉我们思考的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的课本由专业的教师撰写,内容扎实,语言简单易懂。有人说,上学时期是人生最容易的一个阶段,因为总有人告诉你要学什么、看什么、获得什么,只需要坐在那里,有人把果子摘好洗净放到你面前供你享用。但一旦进入社会,课本以外的知识包罗万象,复杂神秘又可怕,想在这样的野生环境中生存,一定要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总结,建立一个能看到知识的“入口”。然而,这样的能力只能通过阅读、学习来培养。
一起探寻读书的意义
每个人看到世界的样子不同、经历的人生亦不相同,书籍共享了更多有效的观点和思考方向。有时,我们没有时间感受的,没有时间等待的经验,书籍会让我们更早认清自己。我们是谁?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或许书籍能带给你解决一切的启发。
真正改变你的命运是知识背后的习惯,它决定你行为的思维方式。读书,虽然大部分都忘记了,但你内心的修为、习惯、眼界却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你,让你更清醒,不至于狂妄,最后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